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22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原文展示
清秋来几时,宋玉已先知。
旷朗霞映竹,澄明山满池。
葺桥双鹤赴,收果众猿随。
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白话文翻译
清秋的季节到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早在宋玉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知。
开阔的天空中,霞光映照着竹林,清澈的山水映满了池塘。
修葺的桥上,两只白鹤飞去,收获的果实旁,众多猿猴也随之而来。
此时的乐声正好奏响,然而云林却徒然遮蔽了月光的光辉。
注释
- 清秋:指的是清爽的秋天。
- 宋玉:战国时期的诗人,以其才华和对秋天的感知而著称。
- 旷朗:形容天空广阔而明亮。
- 澄明:水清澈透明。
- 葺桥:修缮的桥。
- 韶乐:优美的音乐。
- 云林:云雾环绕的树林。
典故解析
- 宋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玉是著名的辞人,以其才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受到后世推崇。他在古诗中常常表达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诗人以此引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廷玮,仕途不顺,晚年隐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之地,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清丽与宁静,想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秋为背景,展现了深邃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宁静。首句“清秋来几时”便引入了秋天的主题,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思考。接着,诗中描绘了“旷朗霞映竹,澄明山满池”的美丽画面,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诗人在此描写了自然的和谐美,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葺桥双鹤赴,收果众猿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场景,白鹤飞舞,猿猴嬉戏,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则是对人世喧嚣的反思,尽管乐声悦耳,却因云雾的遮蔽而显得无奈,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又婉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秋来几时:询问清秋的到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宋玉已先知:提到宋玉,暗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与感知。
- 旷朗霞映竹:描绘清秋的晴朗与美丽,竹林在霞光中显得生机勃勃。
- 澄明山满池:水面清澈,山色映照,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葺桥双鹤赴:修缮的桥上,两只白鹤飞翔,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收果众猿随:果实成熟,猿猴采摘,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生机。
- 韶乐方今奏:音乐响起,表达欢乐的气氛。
- 云林徒蔽亏:云雾遮蔽,暗示人生的无奈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韶乐”比喻美好的生活与音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 对仗:如“葺桥双鹤赴,收果众猿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丰收。
-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竹林:象征着清雅与生机。
- 双鹤:象征着自由与吉祥。
- 猿猴:象征着灵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哪一时期的诗人?
-
“葺桥双鹤赴”中“葺桥”指的是什么?
- A. 修缮的桥
- B. 漂亮的桥
- C. 破旧的桥
- D. 竹桥
-
诗中“韶乐方今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 C. 战国
- A. 修缮的桥
- B. 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