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59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时节已是深秋,关山之上落叶纷纷。
霜风中鼓声铿锵,雾气湿透了战袍。
未能消灭西羌,终究让我大汉蒙羞。
惭愧自己不是班定远,放下笔墨去谋封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闻名于世,致力于清理政治腐败和促进社会稳定。
创作背景: 《塞上》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动荡年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无能的惭愧之情。
《塞上》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人在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中,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无能的自责。诗中“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描绘了边关的严酷环境与战争气氛,展现出一种紧迫感。诗人面对外敌未能征服的羞愧,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班超的敬仰,不禁感到惭愧。“弃笔取封侯”更是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个人与历史英雄的成就,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诗中所用的意象,如“金鼓”、“旌裘”,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景象,还象征着民族荣誉与个人英雄主义。诗人的愤慨与悲愤交织,使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个人能力的自责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而且承载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羌”指的是哪个民族?
A. 藏族
B. 维吾尔族
C. 羌族
D. 满族
诗人惭愧自己不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班超
C. 岳飞
D. 李白
诗中“弃笔取封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文人生活的厌倦
B. 希望通过战争获得功名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