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崔法曹遗剑

《酬崔法曹遗剑》

时间: 2025-05-07 21:24:10

诗句

临风脱佩剑,相劝静胡尘。

自料无筋力,何由答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4:10

原文展示:

临风脱佩剑,相劝静胡尘。自料无筋力,何由答故人。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我脱下佩剑,相劝彼此要远离纷扰的尘世。自知没有力量,如何能够回应故友的期望呢?

注释:

  • 临风:在风中,这里指的是一种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佩剑:佩戴的剑,象征着身份和勇气,脱下剑则意味着放下负担。
  • 胡尘:指的是外界的纷扰与干扰,胡指的是外族,尘指的是世俗的烦恼。
  • 筋力:指的是力量,尤其是体力。
  • 故人:指老朋友,代表着人们对友情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佩剑”与古代士人身份的象征密切相关。在古代,佩剑不仅是武器,更是士人的荣耀和自我认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65年-835年),字景仁,唐代诗人,世称“戴少府”。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戴叔伦的晚年,可能是在他经历了部分人生波折之后,感受到对往日友人的怀念及对现世的无奈之感。诗中的情感流露出一种对旧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沉思。

诗歌鉴赏:

《酬崔法曹遗剑》是一首表达友谊与孤独的诗作。诗人通过“临风脱佩剑”的意象,展现了个人对世俗繁杂的无奈与厌倦。在这首诗中,佩剑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与身份的象征,脱下佩剑的行为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放下与超然。接着,“相劝静胡尘”则是对彼此的劝慰与期望,表达了一种希望能共同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自料无筋力,何由答故人”则是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认知,诗人清楚地明白自己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脆弱与无力,这种意识使得他对旧友的期待感到深深的歉意与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个诗作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现实无力的叹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风脱佩剑:在风中脱下佩剑,象征放下武器,放下负担,暗示一种逃避世俗压力的心态。
  2. 相劝静胡尘:彼此劝慰,期望能一起远离纷扰,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3. 自料无筋力:自知没有力量,表明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
  4. 何由答故人:对朋友的期望感到无能为力,流露出对旧友的歉意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佩剑象征身份与责任,脱剑则象征放下与超脱。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佩剑与胡尘分别象征着士人与世俗的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与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个体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剑:象征身份和责任,反映士人的气节。
  • 胡尘:象征外界的纷扰,代表着世俗的诱惑与压力。
  • :象征变幻无常的外部环境,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佩剑”象征什么?
    A. 武器
    B. 身份与责任
    C. 财富
    D. 学识

  2. “胡尘”指的是什么?
    A. 外族
    B. 纷扰的世俗
    C. 自然环境
    D. 朋友

  3. 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能力有何认识?
    A. 自信满满
    B. 感到无力
    C. 不在乎
    D. 期待改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告别之情。
  • 李白《夜泊牛斗星》:反映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赠汪伦》:在表达友情上更为豪放,而戴叔伦则显得细腻而沉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是对友情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戴诗则更显轻盈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息影 游毕氏废园五首 其五 乞食僧 题悬厓兰图 兵部尚书赠司空侍中晏元献公輓词三首 过渔村见网珠 临高台 友人招集不赴 题玉镂鸳鸯屏 挽方中立同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天下太平 草靡风行 克字旁的字 厖错 屮字旁的字 连师 门字框的字 公司债券 顶开头的成语 心旷神飞 牵忙 著述等身 包含究的成语 砍杀 小隙沉舟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