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3:29
迁阳道中奉寄阳正臣同年 蔡襄 〔宋代〕
名第同一籍,家园连七闽。何为别眉字,於今十四春。昔子补一尉,扶病走风尘。归来解组绂,宴处頤精神。架书括遗逸,甕酎涵清醇。东阡与北陌,候问通殷勤。或言疾良瘉,呼卢气益振。或传近诗句,平淡与古邻。语之天下事,塞耳不复闻。宁当决引去,道固有屈伸。嗟予仰尺禄,封仇中祕文。天子误采拔,指名填诤臣。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列章乞便郡,赐告迎慈亲。穷冬过梨岭,山蹊出幽榛。俯深下坎井,斗起攀苍旻。水石齧晚沙,霜风变朝皴。粲粲涧中花,孤芳能自珍。班班云上鸟,朝鸣亦求群。岁晏时节动,天遥客愁新。去子无跬步,笑语绝燕秦。作此欲招隐,翻愧林泉人。
我们同榜登科,家乡相连在七闽之地。为何分别至今已有十四年。你曾因病奔波于风尘之中,归来后解去官职,安心修养精神。书架上收藏着珍贵的书籍,酒坛中装着清醇的美酒。在田间小路上,我们互相问候,情谊深厚。有人说你的病已经痊愈,精神更加振奋。也有人传颂你近来的诗句,风格平淡而接近古人。你谈论天下大事,却充耳不闻。宁愿决然离去,因为道有屈有伸。我仰仗微薄的俸禄,却因直言进谏而得罪。天子误将我提拔,指名让我担任谏臣。责任重大,百般忧虑集于一身。我上书请求调任闲郡,获准迎接慈母。在严冬时节经过梨岭,山间小路穿过幽深的丛林。俯视深井,奋力攀登苍天。水石冲刷着晚沙,霜风吹变了早晨的景象。涧中的花朵,孤芳自赏。云上的鸟儿,早晨鸣叫也寻求同伴。岁末时节,天遥地远,客愁新生。与你相隔千里,笑语声断绝于燕秦之地。我写下这首诗,想要招你隐居,却反而愧对那些隐居林泉的人。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书法尤以行书见长,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迁徙途中写给同年进士阳正臣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蔡襄因直言进谏而得罪,请求调任闲郡,诗中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过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架书括遗逸”、“甕酎涵清醇”等,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粲粲涧中花”、“班班云上鸟”,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愧疚,认为自己不如真正的隐士,这种自谦的态度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友人的回忆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愧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蔡襄与阳正臣的关系是什么? A. 同乡 B. 同年进士 C. 师生 D. 朋友
诗中“架书括遗逸”指的是什么? A. 书架上收藏着珍贵的书籍 B. 书架上放着遗失的书籍 C. 书架上放着旧书 D. 书架上放着新书
诗中“宁当决引去”表达了什么? A. 对仕途的无奈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粲粲涧中花”象征着什么? A.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仕途的无奈 D. 对隐居生活的愧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