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5:06
《移桃花示俞秀老》 ——王安石
舍南舍北皆种桃,
东风一吹数尺高。
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晴沟涨春绿周遭,
俯视红影移渔舠。
山前邂逅武陵客,
水际彷佛秦人逃。
攀条弄芳畏晼晚,
已见黍雪盘中毛。
仙人爱杏令虎守,
百年终属樵苏手。
我衰此果复易朽,
虫来食根那得久。
瑶池绀绝谁见有,更值花时且追酒。
君能酩酊相随否。
这首诗描写了南北两处的桃花盛开,春风吹来使桃树迅速长高。桃花的枝叶柔软,花朵繁盛,像是美丽的锦绣布料铺展在亭子旁。阳光明媚,周围的溪水因春天的到来而变得碧绿,俯视水面上,红花的倒影随渔船而移动。在山前,我偶然遇到了武陵的客人,仿佛看到了秦国人逃避战乱的情景。攀着桃花枝条玩耍,我害怕天色晚了,已经看到盘中的黍子像雪一样。这仙人喜欢杏子,任凭老虎守护,百年之后只属于樵夫和苏子。我年老了,这果实也容易腐烂,虫子来啃食根部,又能存活多久呢?瑶池的美景,谁见过,更何况现在是花期,快来一起喝酒吧。你愿意陪我一起酩酊大醉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推行者,主张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与民众的幸福。王安石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常常融合政治、哲学与自然的元素。
《移桃花示俞秀老》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心中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诗中通过桃花的美丽与短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愿望,寓意友情的珍贵。
《移桃花示俞秀老》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景象既生动又美丽,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之中。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诗的开头通过“舍南舍北皆种桃”引入,描绘了桃花的普遍性与丰盛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着,诗人用“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来描绘水面上桃花的倒影,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中提到“武陵客”和“秦人逃”,则引入了人文历史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在后面的段落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尤其在“虫来食根那得久”中,传达出一种对衰老和死亡的无奈。最后以“君能酩酊相随否”收尾,既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桃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短暂。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反思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情感,传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武陵客”指的是?
“我衰此果复易朽”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