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详定试卷二首

《详定试卷二首》

时间: 2025-05-07 16:09:32

诗句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纇,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9:32

原文展示: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纇,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静坐在帘下,听到外面人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感慨。面对众多的观点,难以专注于其中的对与错,法律条文虽严,却更让人小心翼翼。文章的修辞多变,令人难以捉摸,过往的功业也无法保证不被遗忘。眼前似乎有高飞的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但我却不应回头去追寻那些杂乱的事务。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指诗人坐在帘下的近距离。
  • 把卷:指卷起试卷,可能暗示考试或文书的内容。
  • 论众势:讨论众多的意见,暗示复杂的社会环境。
  • 法严:法律条款严谨,意味着社会的规矩和约束。
  • 勋业:指过去的成就和功业。
  • 高鸿:指高飞的大雁,可能象征理想或高远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致力于政治和经济的革新。王安石的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众多的意见,王安石感受到身处的局势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事的深思与无奈。

诗歌鉴赏:

《详定试卷二首》是一首反映王安石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的“帘垂咫尺断经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一个小空间中,听着外界的喧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沟通的艰难。

接下来的“论众势难专可否”揭示了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使得人们在众多观点中难以抉择。王安石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困惑,法律虽严,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让人倍感拘谨,难以真正遵循。而“文章直使看无纇”则道出了文字的深奥与难懂,使得人们在理解和表达上也常常碰壁。

最后两句中的“疑有高鸿在寥廓”似乎在提醒自己不应被眼前琐事所困,应该追求更高远的理想。然而,诗人同时又在反思,是否应该回头去顾虑那些繁琐的事务。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法律和个人理想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垂咫尺断经过”:诗人坐在窗帘下面,距离外界很近,象征着内心与外界的隔阂。
  2. “把卷空闻笑语多”:试卷在手,耳边却是欢声笑语,形成强烈对比,表明内心的孤独。
  3. “论众势难专可否”:面对众多意见,难以集中精力去判断对错。
  4. “法严人更谨谁何”:法律条文严谨,但反而让人更加小心翼翼,感到无奈。
  5. “文章直使看无纇”:作品虽多,但其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反映出一种知识的无奈。
  6. “勋业安能保不磨”:过去的成就能否得到真正的保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7. “疑有高鸿在寥廓”:高飞的鸿雁象征理想与追求,诗人内心的渴望。
  8. “未应回首顾张罗”:不应回头去追寻那些琐事,强调追求理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鸿比作理想,象征着追求的目标。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给人以韵律美。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思考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在复杂社会现象中的思考与无奈,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法律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隔离与隐秘,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
  • 笑语:代表外界的喧嚣与热闹,形成对比。
  • :象征社会秩序与规范,但也暗示其束缚。
  • 高鸿: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帘垂咫尺”所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远离喧嚣
    • B. 静谧孤独
    • C. 热闹非凡
  2. 诗人对法律的看法是?

    • A. 法律是绝对正确的
    • B. 法律条文严谨,但让人感到拘谨
    • C. 法律无关紧要
  3. “高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过往的成就
    • C. 外界的喧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均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反思现实,而李白则是豪放不羁,表达对自由的渴望。王安石的诗更具社会责任感,李白则展现个人情感的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九日西山) 点绛唇 御街行(赋帘) 霜天晓角 满江红 夜行船 柳梢青(柳) 洞仙歌(题真) 南乡子(赋十四弦)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碌碌无奇 包含睨的词语有哪些 分文不取 包含牛的成语 齐字旁的字 尊严若神 斡鲁朵 聊胜于无 殊物 职役 廾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乘敌之隙 马上 定力 女字旁的字 包含刮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