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2:27
原文展示:
曾持使节驻毗陵,长与州人有旧情。 为向驿桥风月道,舍人髭鬓白千茎。
白话文翻译:
曾经手持使节驻留在毗陵,长久以来与州人有着深厚的旧情。 为了向驿桥边的风月道别,舍人的胡须和鬓发已经白如千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和北宋,以文学和书法闻名。徐铉的诗文多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见长,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旧地和旧友的深情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徐铉在离开毗陵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长期驻留之地和当地人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别时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毗陵的深厚感情和离别时的感伤。首句“曾持使节驻毗陵”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驻留的地点,而“长与州人有旧情”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当地人的深厚友谊。后两句“为向驿桥风月道,舍人髭鬓白千茎”则通过描绘驿桥边的风月和自己的白发,抒发了离别时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地和旧友的深情怀念,以及离别时的感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徐铉在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A. 毗陵 B. 长安 C. 洛阳 D. 扬州
诗中“髭鬓白千茎”形容的是什么? A. 作者的胡须和鬓发 B. 驿桥边的风月 C. 州人的旧情 D. 使节的职务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旧地和旧友的深情怀念 B. 对仕途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