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13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权德舆 〔唐代〕
春山仙掌百花开,
九棘腰金有上才。
忽向庭中摹峻极,
如从洞里见昭回。
小松已负干霄状,
片石皆疑缩地来。
都内今朝似方外,
仍传丽曲寄云台。
春天的山峦像仙女的手掌一样,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开放;
那九个棘刺的金腰带似乎有着非凡的才华。
忽然间在庭院中看到了巍峨的山峰,
就好像从洞穴中看到的日月光辉。
小松树已经承载着高耸入云的姿态,
片片石头也让人怀疑是从地面上缩小而来的。
今天的都城就像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依然传唱着美丽的乐曲,寄托在云台之上。
权德舆,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逸民,生于公元约730年,卒年不详。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怀,作品多在唐代中期流传。
本诗作于权德舆在韦卿阁老的藏库中,观察到假山的壮丽景象后,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这首诗以春天的山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春山仙掌百花开”,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呈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九棘腰金”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中的奇珍异宝,象征着生活的富饶与多姿多彩。“忽向庭中摹峻极,如从洞里见昭回”一句,将山的巍峨与光辉结合,展现出一种视觉的冲击力,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神秘的境地。后面的“小松已负干霄状,片石皆疑缩地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小松树与石头描绘得高大而奇特,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雄伟感。最后两句“都内今朝似方外,仍传丽曲寄云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仿佛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乐土,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华城市中追寻宁静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仙掌”比喻什么?
“九棘腰金”象征什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前者侧重于细腻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意象的夸张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