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时间: 2025-05-07 16:03:39

诗句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

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

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3:39

原文展示: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上人远自西天竺,
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
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
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
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
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
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
应真莫便游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上人远道而来,从西天竺而来,
他在各国的寺庙中行走,修行遍及。
他口中翻诵着古老的经文,
手中持着金色的法杖,声声悦耳。
护法和护身的法器只是那振动的锡杖,
石头的溪流和云雾中显得深邃宁静。
刚刚来到松树的小径上,风更加寒冷,
遥远的霜天映照下,月亮如同灵魂。
在后夜的空山中,禅诵的声音回荡,
稀疏的声音挂在枯树的枝头。
真正的法门常传,心灵却不固定,
东西南北随缘而行,都是修行的路。
佛川去后何时能归,
应当真实修行,不要轻易游玩天台。

注释:

  • 上人:指高僧,修行人。
  • 西天竺:指古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 头陀:指佛教僧侣,尤其是苦行僧。
  • 贝叶:古印度的文书材料,通常指佛教经典。
  • 金策:指金色的法杖,象征权威与保护。
  • 振锡:指敲打锡杖,发出清脆的声音,象征护法。
  • 松径:松树的小径,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霜天月成魄:形容寒冷的夜晚,月亮照耀的景象。
  • 禅诵:指念诵佛教经典。
  • 随缘路:随缘而行,强调修行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佛教文化和道家哲学,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送别明楚上人返回佛川,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其修行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重视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送别的形式,描绘了高僧明楚的修行之路与精神境界。开篇以“上人远自西天竺”引入,展示了高僧的来历与信仰背景,随即通过“头陀行遍国朝寺”表现其行遍寺庙的虔诚与执着。诗中运用“口翻贝叶古字经”,展现了高僧对经典的熟悉与尊重,进而“手持金策声泠泠”描绘出一幅清幽的修行生活画面。接下来的“护法护身唯振锡”,则强调了高僧的自我保护与修行的坚定。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尤其是“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通过对比手法,将高僧的修行状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最后,诗句“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则表达了对修行真理的追求与灵活应对人生的态度,强调了如实修行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唐代僧侣的修行哲学,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人远自西天竺:高僧自远方而来,暗指其信仰之根源。
  2. 头陀行遍国朝寺:高僧行走于各国寺庙,体现其广泛的修行经历。
  3. 口翻贝叶古字经:口诵佛教经典,展示其对佛教的虔诚。
  4. 手持金策声泠泠:手握法杖,象征权威及护法。
  5. 护法护身唯振锡:通过振动锡杖来护法,象征精神力量。
  6. 石濑云溪深寂寂:自然环境刻画出修行的宁静。
  7. 乍来松径风更寒:初到之时,环境的冷清与孤寂。
  8. 遥映霜天月成魄:月亮映照下的寒冷夜空,增添孤独感。
  9. 后夜空山禅诵时:夜晚的禅诵声回荡,传达内心的平静。
  10. 寥寥挂在枯树枝:声音稀疏,象征孤独与清净。
  11. 真法常传心不住:真理无处不在,心灵却难以定住。
  12. 东西南北随缘路:修行者应随机应变,随缘而行。
  13. 佛川此去何时回:回归佛川的时间未定,暗示修行之路的漫长。
  14. 应真莫便游天台:劝诫勿轻易游玩,应追求真实的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僧的法杖比作护法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自然意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高僧修行生活的赞美,探讨修行的艰辛与真理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灵活应对人生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着智慧、修行与信仰。
  • 锡杖:象征护法与精神力量。
  • 松径:代表清幽与孤独的修行之路。
  • 霜天月:象征寒冷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
  • 空山:体现修行的孤独与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上人”指的是:

    • A. 普通人
    • B. 高僧
    • C. 学者
    • D. 旅行者
  2. “口翻贝叶古字经”中的“贝叶”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古代的文书材料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提到的“佛川”是:

    • A. 一处风景名胜
    • B. 佛教圣地
    • C. 上人的故乡
    • D. 一条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权德舆的《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表现了对远行与修行的思考,但权德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信仰的坚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自然壮丽景象的描绘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偈四首 偈四首 偈四首 偈四首 悔人先生移居 新阳铺 无题 凤嶂旸晖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饯别自解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丑旦 毫不关心 幕井 飠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包含袋的词语有哪些 岁终 临时施宜 包含负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避世墙东 卖爵赘子 包含案的成语 宦海浮沉 包含耶的词语有哪些 遗惑 閠字旁的字 举力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