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4:21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作者:权德舆 〔唐代〕
耿耿宵欲半,振衣庭户前。
浩歌抚长剑,临风泛清弦。
晴霜丽寒芜,微月露碧鲜。
杉梧韵幽籁,河汉明秋天。
良夜虽可玩,沉忧逾浩然。
楼中迟启明,林际挥宿烟。
晨风响钟鼓,曙色映山川。
滔滔天外驶,杲杲朝日悬。
因穷西南永,得见天地全。
动植相纠纷,车从竞喧阗。
鳣鲔跃洪流,麇麚倚荒阡。
嗈嗈白云雁,嘒嘒清露蝉。
一气鼓万殊,晦明相推迁。
羲和无停鞅,不得常少年。
当令志气神,及此鬓发玄。
岂唯十六族,今古称其贤。
夫君才气雄,振藻何翩翩。
诗轻沈隐侯,赋拟王仲宣。
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与君期晚岁,方结林栖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西楼独自登高远眺的情景。夜已经过了一半,诗人整理衣衫站在庭前,放声高歌,抚摸着手中的长剑,迎着风弹奏清雅的琴音。清晨的霜和寒冷的草地,微弱的月光洒在露珠上,显得晶莹剔透。杉树和梧桐发出幽幽的韵律,银河在明亮的秋天中闪烁。虽然良夜美好,但诗人心中忧愁更为沉重。楼中灯光昏暗,林间烟雾缭绕。晨风中传来钟鼓声,曙光映照山川。浩浩的天外水流奔腾而去,朝日高悬在空中。向南远望,天地辽阔。动植物相互交织,车水马龙喧闹不已。大鱼跃出洪流,小鹿依偎在荒野。白云中的大雁叫声嘹亮,清露下的蝉声低吟。万物仿佛在一气之中鼓动,阴晴变化不定。羲和驾着太阳不停地前进,青春无法永驻。应当让志气和精神常在,何必等到白发苍苍。世代的贤人岂止于十六个家族,古今皆有其杰出之士。君子才华出众,笔锋轻盈如翩翩起舞的云彩。诗人的风格比较于沈隐侯,赋的风格接近王仲宣。小鸟在榆树上争抢,大鹏高飞于三千里。愿与君在晚年时相聚,结下栖息林间的情缘。
作者介绍:权德舆,字子季,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59年,卒年不详,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登楼的感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夜色与晨光的交替,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展现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象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夜晚,诗人站在西楼,面对自然的浩瀚与变化,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开头的“耿耿宵欲半”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夜空感,接着“振衣庭户前”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诗中“浩歌抚长剑,临风泛清弦”展示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愈加细腻,如“晴霜丽寒芜,微月露碧鲜”,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诗中对“良夜”的赞美与“沉忧”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暗示着即使在美好的时光中,心中也有难以释怀的忧愁。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回顾了人生的流逝与志向的追求。“羲和无停鞅,不得常少年”一句,表现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把握当下,努力追求理想。最后的“与君期晚岁,方结林栖缘”则表达了与友人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景,弥补了前面忧愁的情绪,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他对青春易逝、理想追求的思考。同时,通过与友人相约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景,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中“耿耿宵欲半”的意思是:
A. 夜晚明亮,已过半夜
B. 夜空黑暗,已到深夜
C. 夜晚迷茫,未到半夜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A. 清霜丽寒芜
B. 羲和无停鞅
C. 小鸟抢榆枋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