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新年第二夜荅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

《新年第二夜荅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

时间: 2025-04-27 18:46:28

诗句

阳春已三日,会友闻昨夜。

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6:28

原文展示:

阳春已三日,会友闻昨夜。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三天,听说朋友们昨夜相聚。可爱的剡溪和尚,独自去寻找陶渊明的隐居之地。

注释:

  • 阳春:指春天,尤其是春季的阳光明媚。
  • 三日:三天,暗示春天已经来临。
  • 会友:聚会、相聚,指与朋友相见。
  • 昨夜:昨天的晚上。
  • 可爱:形容剡溪的和尚令人喜爱。
  • 剡溪:剡溪是浙江省的一条河流,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而著称。
  • 独寻:独自去寻找,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 陶景舍:指陶渊明所居住的地方,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隐士诗人,以其田园诗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大历年间),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少游,生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新年第二夜,正值春天的开始,寓意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诗人借此机会描绘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同时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开头的“阳春已三日”不仅传达了春天的来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会友闻昨夜”,则引出了一个温暖的场面,朋友们的聚会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馨和人际间的亲密。最后两句提到剡溪的和尚,独自追寻陶渊明的居所,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渴望,渴望那种隐逸的生活,远离尘嚣。在这一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际交往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春已三日:春天已经过了三天,表明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会友闻昨夜:朋友们聚会的消息传来,传达了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气氛。
  • 可爱剡溪僧:描绘了剡溪和尚的可爱,传递出诗人对隐士的赞美。
  • 独寻陶景舍:和尚独自寻求陶渊明的隐居之地,表现出追求清静生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会友”与“独寻”形成对比,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独自追求的对立。
  • 意象:春天、和尚、陶渊明的隐居,构成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新的开始。
  • 和尚:隐士的象征,反映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代表着理想的隐逸生活,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和尚来自哪个地方? A. 剡溪
    B. 陶渊明
    C. 三日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战争的厌倦
    C. 对城市的向往

  3. “阳春已三日”中的“阳春”意指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最后一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戴叔伦的《新年第二夜荅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戴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诗则更强调孤独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宝剑 绕廊 重和 再和 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 秋雨内宴(乙卯年作) 离家 过汉口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时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长句寄所知 再止庙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弥山跨谷 帝弓 绞丝旁的字 居不重席 白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蜂腰削背 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掇醍 手字旁的字 叹憾 长吁短叹 订户 七开八得 惊忧 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