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3:14
曾为掾吏趋三辅,
忆在潼关诗兴多。
巫峡忽如瞻华岳,
蜀江犹似见黄河。
舟中得病移衾枕,
洞口经春长薜萝。
形胜有馀风土恶,
几时回首一高歌。
我曾在官府任职,常常往来于三辅地区,
回想起在潼关时的诗兴勃发。
巫峡的景象,仿佛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雄伟,
蜀江的波涛,依然让我想起黄河的奔腾。
在船上得了病,只能移动被褥和枕头,
在洞口度过春天,长时间被薜萝缠绕。
这里的风景虽美,但风土却恶劣,
不知何时才能回头高歌一曲。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关注社会民生、反映时代苦难而著称,是“诗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期,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国家的战乱与个人的病痛,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
《览物》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杜甫回忆起自己过去在官场的生活,感慨于潼关的诗兴多。随着描绘的深入,他将巫峡与华岳、蜀江与黄河相对比,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诗中“舟中得病移衾枕”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旅途中遭遇的不幸,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游子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面对风土恶劣,仍希望能够有一天重新高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巫峡比作华岳)、对比(蜀江与黄河)、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杜甫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曾任何职务?
诗中提到的“巫峡”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风土状况是怎样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