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15
念奴娇 自题书画集
万峰如睡,看人世污染,竟成何物。
幸有灵犀相照彻,静对图书满壁。
石不能言,花非解语,惆怅东栏雪。
江山呈秀,待论书海英杰。
细说画里阳秋,心源了悟,兴自清秋发。
想像荒烟榛莽处,妙笔飞鸿明灭。
骑省纵横,文通破墨,冥契通穷发。
好山好水,胸中解脱寒月。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纷扰的感慨,以及在书画中寻求解脱的心境。
“万峰如睡”描绘了山的静谧,反映了人世的污染与杂乱。“灵犀相照”则是对心灵交流的描写,静静地面对满壁的书籍,感受到内心的宁静。“石不能言,花非解语”表现了自然的无声与人心的惆怅。“江山呈秀,待论书海英杰”则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期待与追求。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画作中的秋景,表达了心灵的领悟与启发。在荒烟和莽草之中,妙笔生辉,展现了艺术的力量。“骑省纵横,文通破墨”则强调了艺术创作的自由与纵深。最后一句“好山好水,胸中解脱寒月”表达了在大自然中获得心灵解脱的愿望。
作者介绍:饶宗颐(1899-1992),原籍广东,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书法与诗词方面,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表达个人的心灵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自题书画集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及对人世纷扰的思考。通过书画,作者寻求心灵的解脱和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与思索。诗中“万峰如睡”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纷乱世事的淡然。接着,诗人提到“灵犀相照”,说明在书画的世界中,内心的灵性与智慧得到了交流与启发。
在对比中,诗人将石、花与东栏的雪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无声与内心的惆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而“江山呈秀”则是对理想文化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书海英杰的期待。
后半部分诗句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灵动与变化,强调了在自然中获得灵感的过程。最后一句“好山好水,胸中解脱寒月”则是诗人心灵归宿的体现,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解脱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纷扰的淡然,体现了通过艺术与自然获得心灵解脱的主题。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万峰如睡”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纷扰的世事
B. 宁静的自然
C. 人际关系
D. 失落的心情
填空题:诗中提到“灵犀”,主要指的是____。
判断题:诗中“江山呈秀”反映的是对文化艺术的期待。
A. 对
B.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