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其二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7:27:52

诗句

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

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

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

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7:52

原文展示: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其二 蔡襄 〔宋代〕 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 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 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 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

白话文翻译: 国家的赋税虽重,但人的寿命不过百年。 留下的织机和图样,箫声在新墓地回响。 哭泣声追随着逝去的时光,灵魂超生还需几时? 原野上的树木寂静无声,傍晚时分升起寒烟。

注释:

  • 国赋:国家的赋税。
  • 千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形容赋税之重。
  • 身期:指人的寿命。
  • 箴图:织物的图样。
  • 箫吹:指葬礼上的音乐。
  • 新阡:新墓地。
  • 行哭:边走边哭。
  • 超生:佛教用语,指灵魂转世。
  • 寂寥:寂静无声。
  • 薄晚:傍晚。
  • 寒烟:寒冷的烟雾。

诗词背景: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为宋宣献公夫人毕氏所作的哀词,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述和对葬礼场景的描绘,传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重赋的无奈,也暗示了人生短暂的哲理。后文通过对葬礼细节的描写,如“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增强了哀悼的氛围。结尾的“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则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首句“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通过对比国家赋税之重与人生寿命之短,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 次句“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通过遗物和葬礼音乐的描写,增强了哀悼的氛围。
  • 第三句“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通过哭泣和超生的疑问,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 末句“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以景结情,营造出凄凉而深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通过“国赋”与“身期”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短暂的哲理。
  • 象征:“箴图”和“箫吹”象征着逝者的遗物和葬礼,增强了哀悼的氛围。
  • 意象:末句通过“寂寥原上树”和“寒烟”的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生死离别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箴图”:象征着逝者的遗物,代表着逝者的生前生活。
  • “箫吹”:象征着葬礼,代表着逝者的离世。
  • “寂寥原上树”:象征着孤独和凄凉,代表着逝者的离世后的孤寂。
  • “寒烟”:象征着寒冷和凄凉,代表着逝者的离世后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国赋虽千乘”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国家赋税很轻 B. 国家赋税很重 C. 国家赋税适中 答案:B

  2. 诗中“箴图遗旧机”一句,象征着什么? A. 逝者的遗物 B. 逝者的生前生活 C. 逝者的葬礼 答案:A

  3. 诗中“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一句,营造了什么意境? A. 热闹的氛围 B. 凄凉的氛围 C. 欢乐的氛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石壕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蔡襄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苏轼的词更加抒情,而蔡襄的诗更加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尚友轩 送京仲次对制帅四川 五家林四首 其一 过临安海会寺东长桥有怀苏文忠公 寄呈尤侍郎二首 龙井山主送蜡梅 桂隐纪咏·云外亭 玉霄花 游叔祖次对宅南新园计 题本觉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祸临头 柔远 人字头的字 齐字旁的字 包含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找的词语有哪些 潮鸣电掣 恋童癖 髟字旁的字 芸芸众生 东内 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酒 单人旁的字 啜泣 又字旁的字 三差五错 明珠之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