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1:44
原文展示:
题僧希元禅隐堂 蔡襄 〔宋代〕
游锡遍他方,归休静默堂。 孤吟时有得,诸念若为忘。 删竹减庭翠,煮茶生野香。 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僧人希元游历四方,最终归隐于静默的禅堂。在孤独中吟咏时有所领悟,如何才能忘却纷繁的思绪。修剪竹子减少庭院的翠绿,煮茶时散发出野外的香气。云山不必嘲笑,内心原本就是清凉的。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居生活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蔡襄访问某位名为希元的僧人的禅隐堂时所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赏和对内心清净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希元的隐居生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境界。首两句“游锡遍他方,归休静默堂”表明希元游历四方后选择归隐,寻求内心的宁静。中间两句“孤吟时有得,诸念若为忘”表达了在孤独中吟咏时的领悟和对纷繁思绪的超越。后两句“删竹减庭翠,煮茶生野香”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如修剪竹子和煮茶,来体现其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则强调了内心的清凉和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僧人希元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对内心清净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蔡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诗中的“静默堂”指的是什么? A. 僧人的住所 B. 僧人的修行场所 C. 僧人的书房 D. 僧人的厨房 答案:B
诗中的“孤吟时有得”表达了什么? A. 孤独时的悲伤 B. 孤独时的领悟 C. 孤独时的无聊 D. 孤独时的寂寞 答案:B
诗中的“心地本清凉”比喻了什么? A. 内心的烦躁 B. 内心的清净 C. 内心的热情 D. 内心的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