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6:41
原文展示:
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国史明得失,輶轩别醇疵。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丘中有麻麦,两雄共一雌。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
白话文翻译:
男女一旦相爱,情感强烈到无法自控。没有听说在桑树下订立盟约,而是先写下了定情诗。国史明确记录了得失,轻车简从区分了优劣。为何要经历郑卫之地,专门记录那些放荡之人的言辞。在鸡鸣和风雨交加的夜晚,逃跑的人也面临危险。抓住衣袖沿着大路走,难道不怕被人知道吗?在山丘中有麻和麦,两只雄鸟共享一只雌鸟。在李树下成双成对,难道能避免相互指责吗?立言难道可以被训诫,说话的人应该再三思考。无邪是孔子的教导,用来告诫童子的老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传统道德和文学记录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朱彝尊对古代文学和历史记录进行反思时所作,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文学记录的批判,以及对纯洁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引出了对传统道德和文学记录的深刻反思。诗中,“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描绘了爱情的强烈和无法自控,而“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则暗示了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作者通过对“国史明得失”和“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的对比,批判了历史记录中的偏颇和不公。最后,通过“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强调了纯洁道德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回归正直无邪的道德准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引出了对传统道德和文学记录的深刻反思。作者批判了历史记录中的偏颇和不公,强调了纯洁道德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回归正直无邪的道德准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桑中契”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爱情盟约 B. 现代的爱情盟约 C. 古代的战争盟约 D. 现代的战争盟约
诗中“郑卫”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郑国和卫国 B. 现代的郑国和卫国 C. 古代的郑国和魏国 D. 现代的郑国和魏国
诗中“无邪尼父教”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教导 B. 孟子的教导 C. 老子的教导 D. 庄子的教导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