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50
斋中读书 其七 朱彝尊 〔清代〕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仇。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己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诗的传承断绝,王者的足迹消失,但各国仍有自己的历史记载。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鲁国的学者修订历史,珍贵的书籍四处搜集。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晋国的历史、楚国的梼杌,郑国的志书也被收录。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这些都是天子的事务,各邦国共同构成了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大书特书王者的正月,恐怕会引起对孟陬的怀疑。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胡氏自作聪明,说夏朝的制度冠于周朝。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难道一个平民,能用斧钺威慑诸侯吗?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美恶不分,这样的言论尤其荒谬。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当他们在讲幄中讨论,君臣之间意气相投。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经义如同月经般不断进步,讽谏也如同车轮般转动。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仇。 那时十位将领尚存,可以报二帝之仇。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为何要戒除武力,只知道偷安。
得毋桧所荐,知己士当酬。 难道是桧所推荐的人,知己之士应当回报。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流传下来误导后学,错误难以全部纠正。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为何不废除那些书,叙述事情以左丘明为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斋中读书》系列是他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彝尊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王权衰落、文化传承断绝的忧虑,以及对正确历史观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王权衰落、文化传承断绝的忧虑,以及对正确历史观的追求。诗中,朱彝尊通过对鲁国、晋国、楚国、郑国等历史记载的提及,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传承的必要性。同时,他对胡氏的批判,表达了对正确历史观的坚持。诗的结尾,他呼吁废除错误的历史书籍,以左丘明为准,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王权衰落、文化传承断绝的忧虑,以及对正确历史观的追求。诗中通过对鲁国、晋国、楚国、郑国等历史记载的提及,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传承的必要性。同时,他对胡氏的批判,表达了对正确历史观的坚持。诗的结尾,他呼吁废除错误的历史书籍,以左丘明为准,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叟乃笔削”是指什么? A. 鲁国的学者修订历史 B. 鲁国的学者编写新书 C. 鲁国的学者搜集古书 D. 鲁国的学者教授学生
诗中提到的“胡氏逞私智”是指什么? A. 胡氏自作聪明 B. 胡氏编写历史 C. 胡氏搜集古书 D. 胡氏教授学生
诗中提到的“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是指什么? A. 废除错误的历史书籍,以左丘明为准 B. 编写新的历史书籍,以左丘明为准 C. 搜集古书,以左丘明为准 D. 教授学生,以左丘明为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