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高台获信老诗集

《过高台获信老诗集》

时间: 2025-07-26 22:31:24

诗句

萧然僧榻碧云端,细读君诗夜未阑。

门外苍松霜雪里,比君佳处让高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31:24

原文展示:

萧然僧榻碧云端,细读君诗夜未阑。门外苍松霜雪里,比君佳处让高寒。

白话文翻译:

在僧舍中静静地躺在碧云之端,细细品读你的诗集直至深夜。门外的老松树在霜雪中挺立,比起你的诗中佳句,更显得高洁而寒冷。

注释:

  • 萧然:形容环境清静、冷落。
  • 僧榻:僧人的床铺,这里指僧舍。
  • 碧云端:形容高远的天空,碧云之端。
  • 细读:仔细阅读。
  • 夜未阑:夜未深,指时间尚早。
  • 苍松:指老松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 霜雪:指寒冷的气候。
  • 比君佳处:比起你的诗中佳句。
  • 让高寒:更显得高洁而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访问高台寺时,读到信老的诗集后有感而发。信老可能是当时的一位僧人或隐士,其诗集给张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表达了对信老诗集的赞赏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舍的清静和高远的天空,以及门外苍松在霜雪中的坚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信老诗集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诗中的“碧云端”和“苍松霜雪”都是高洁、坚韧的象征,与信老诗中的佳句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氛围。张栻通过这种对比,不仅赞美了信老的诗作,也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然僧榻碧云端:首句描绘了僧舍的清静和高远的天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2. 细读君诗夜未阑:次句表达了作者对信老诗集的仔细阅读,直至深夜,显示出对诗集的浓厚兴趣。
  3. 门外苍松霜雪里:第三句通过描绘门外苍松在霜雪中的坚韧形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4. 比君佳处让高寒:末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信老诗中佳句的赞赏,认为苍松的高洁和寒冷更胜一筹。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碧云端”和“苍松霜雪”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 对比:通过对比苍松和信老诗中的佳句,突出了高洁和寒冷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信老诗集的赞赏和苍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碧云端:高远的天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高洁境界。
  • 苍松霜雪:老松树在霜雪中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然僧榻碧云端”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清静的僧舍 C. 繁忙的官府 D. 喧闹的酒楼

  2. 诗中的“细读君诗夜未阑”表达了作者对信老诗集的什么态度? A. 不感兴趣 B. 一般兴趣 C. 浓厚兴趣 D. 无所谓

  3. 诗中的“门外苍松霜雪里”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热闹 B. 高洁坚韧 C. 孤独寂寞 D. 温暖舒适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过高台获信老诗集》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表达了作者对诗集的赞赏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朱熹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有助于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幕遮·女休猜 苏幕遮 送客之汉皋 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苏幕遮 寄与谭哥唐哥 苏幕遮 别子 苏幕遮 劝李哥 苏幕遮 自戒 苏幕遮 落叶 苏幕遮·醴泉人 苏幕遮·赠打车木无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涸辙枯鱼 揽减 十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包含募的词语有哪些 兀字旁的字 铁捺 花墙 包含段的词语有哪些 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发愤图强 五库 连三接四 瞠乎后已 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樽前月下 鹬蚌相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