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10
《苏幕遮·醴泉人》 作者: 王哲 〔元代〕
醴泉人,都作善。急急光阴,似水还如箭。荣贵虚劳休自羡。四假凡躯,恰似蚕身缘。各缚缠,夸做茧。裹了真灵,真待锅儿煎。这个王三行方便。不信之时,不见害风面。
这首词表达了人们追求善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似水般流逝而去。不要羡慕那些表面的荣华富贵,因为这些都是虚妄的。我们这具凡人的身体,就像蚕一样被束缚,虽然看似美好,却难以逃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编织茧,最终却被困在这茧中,等待命运的烹煮。王三的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值得推崇;在不相信的时候,往往不见风的面。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独特,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歌颂善行,反思人生的虚妄与苦难,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这首《苏幕遮·醴泉人》通过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王哲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开头以“醴泉人,都作善”引入,强调了人们追求善行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阴似箭,诗人提醒我们荣华富贵并不值得羡慕,因为这些都是短暂而虚幻的。接着,诗人通过“蚕身缘”与“做茧”之比喻,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在生活中被束缚的状态,象征着个体在社会、家庭、甚至自我期望下的压迫。
诗中提到的“裹了真灵,真待锅儿煎”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命运的残酷。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编织着茧,最终却可能面临命运的审判。最后一句提到的“这个王三行方便”则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强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个体选择的思考。
整首词以清晰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理,提醒人们关注内心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反思生活的真实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裹了真灵”的意思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三”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