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1:15
蟠龙岭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夷陵至䏰,复岭苦丝乱。
初程尚勇往,少日还委顿。
安得长剑挥,尽铲叠嶂断。
虽云北山愚,聊快南溟运。
此意竟萧索,劳歌谩凄曼。
日日望平陆,念念到彼岸。
人言束马险,但欠蟠龙峻。
摧颓强弩末,黾勉焚舟战。
譬如已偿逋,犹有未折券。
山根治晓装,峰顶寄朝饭。
稍脱蚓瘴染,还探虎窠玩。
性命乃可忧,筋力何足算。
这首诗描述了从夷陵到䏰的旅程,途中山岭陡峭,令人感到困顿。起初勇往直前,后来却感到疲惫不堪。作者渴望像长剑般挥舞,铲除重重叠嶂的阻碍。虽然有人说北山愚笨,但南边的海运却让我感到快意。心中感慨却又萧索,唱歌也显得凄凉。每天都向往平坦的陆地,心中时刻思念着彼岸。有人说束马行路艰险,但我却觉得蟠龙岭才是最为险峻。即使已耗尽力量,仍然努力与敌人抗争。就像已偿还的债务,仍旧有未了的欠款。山根装扮得如同清晨,峰顶却仿佛寄托着早饭。渐渐脱离了蚓虫和瘴气的侵扰,仍然探寻虎穴的乐趣。虽然性命可以忧虑,但筋力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范成大游历山川时所作,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蟠龙岭》是范成大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艰难的旅行过程,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以夷陵至䏰的旅程为线索,展现了山岭的险峻与旅途的劳苦。开篇以“复岭苦丝乱”引出旅途的艰难,接着通过“初程尚勇往,少日还委顿”展现出作者从出发的勇气到渐渐疲惫的状态,描绘了旅行者的心理变化。
诗中多次提及的“长剑”象征着对困难的抵抗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作者想要挣脱束缚,直面险阻的决心。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作者依然怀揣着对平坦陆地的向往,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诗中对“蟠龙”的描写更是加强了险峻的氛围,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种种磨难。但在苦难中,作者似乎又透出了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性命乃可忧,筋力何足算”则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显示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艰辛旅途中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蟠龙岭》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长剑”象征什么?
诗中“日日望平陆”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