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并引 其二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并引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1:53:46

诗句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3:46

原文展示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并引其二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白话文翻译

我所持的酒壶不懂得醉意,谁能理解我此时的颓废?
误入无功之地,放下了嵇康与阮籍的身影。
在酒中与八位神仙同饮,似乎都得到了仙缘。
陶渊明岂会不知道,醉中言语忽然畅谈天地。
偶然间见到这真实的事物,便超越了天地之前。
醉醒之后,酒是否还能再续?此时的觉悟无处可归。
清风洗去炎热的夏季,连绵的细雨催促丰收之年。
床头的伯雅君,这个年轻人可以与我畅谈。

注释

  • 阿堵:指酒壶或酒器。
  • 颓然:形容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 无功乡:指没有成就的地方,可能暗指安逸的境地。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二人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
  • 八仙人:指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象征着长生不老的境界。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崇尚自然和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以词和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无奈。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生活困顿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酒的依赖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与豁达心境。诗的开头通过对“醉”的探讨,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随着诗意的发展,苏轼逐渐从无功的自我反省,转向与八仙齐饮,象征着他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引用陶渊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的最后两句回归现实,清风与连雨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同时也暗示着丰年的到来,给人以希望。整首诗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流露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思,展现出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反思,体现了他豁达的个性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酒壶无知,无法理解我此刻的醉意与颓废。
  2.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我误入了无成就的地方,抛弃了嵇康与阮籍的高远志向。
  3.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在酒中与八位神仙齐饮,似乎都得到了超凡的境界。
  4.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陶渊明难道不知道,醉中言谈竟然能畅谈宇宙。
  5.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偶然见到真实的存在,便超越了天地之前的境界。
  6.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醉醒了还能再喝酒吗?这种觉悟无处可归。
  7.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清风洗去酷暑,连绵细雨催促丰收年。
  8.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床头的伯雅君,这位年轻人可以与我畅谈。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阿堵不解醉”,使酒壶具有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中借用八仙、陶渊明等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然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体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与对人生哲理的追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放纵与自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八仙:象征着超脱、长生不老的理想。
  • 清风与连雨:象征着自然的恩赐,暗示着丰收的希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丰富内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阿堵”指什么? A. 酒壶
    B. 酒杯
    C. 酒
    D. 酒的名字

  2. 诗中提到的“八仙”象征什么? A. 长生不老
    B. 酒
    C. 隐士
    D. 财富

  3.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的恩赐与希望
    B. 尘世的喧嚣
    C. 个人的困扰
    D. 追求理想

答案:1.A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与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作相比较,探讨隐逸生活与酒的主题。

诗词对比:苏轼的《和陶连雨独饮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后者则强调豪迈与放纵,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邵梁秀才 元道宗下第东游 次韵和表弟张湜秋霁之什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三迎武舞入奏武功之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五皇帝酌献第一室奏大善之 寄并州张给事 李工部江南转运 秋晚 景德朝日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情异致 斤字旁的字 闹说 食字旁的字 旧约 御像 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正义凛然 耳刀旁的字 断章取意 日字旁的字 皖公山 自以为是 包含沉的成语 荒屯 朱文之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