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此君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此君庵》

时间: 2025-04-26 14:53:21

诗句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

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记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21

原文展示: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
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记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我寄给庵前那位坚守节操的朋友的,希望与他在各地相互亲近。虽然我所描绘的只是文人墨客的风范,但我其实也是真心实意地记录着这一切。

注释:

  • 寄语:寄托心声或祝福。
  • 庵前:指寺庙或隐居之处的前面。
  • 抱节君:形容有气节的人,可能指代朋友的品德。
  • 写真:描绘或写下的形象。
  • 文夫子:指文人,通常用来尊称有学问的人。
  • 真堂作记人:指自己也是认真记录的人。

典故解析:

  • “抱节”:指持守正直与气节,可能与历史上的隐士或高洁之人相关,表达对朋友品德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等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面临政治风波,曾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苏轼在庵前隐居,心境宁静,通过对朋友的寄语,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开头的“寄语”二字,便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写朋友,更是写自己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诗中提到的“抱节君”,体现了对朋友品德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苏轼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在与朋友的相处中,苏轼希望彼此能够在理想与追求上彼此相亲相近,形成一种心灵的共鸣。

而“写真虽是文夫子”,则隐含了对自身身份的思考。苏轼并不单单满足于文人的身份,他希望能够成为“真堂作记人”,这表明了他希望以真实的自我记录生活,以平实的态度面对世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真情的珍视,既有对友人的深情,也有对自我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寄语庵前抱节君:表达了对坚守节操朋友的寄托与思念。
  2. 与君到处合相亲:希望能与朋友在各地相互照应、亲近。
  3. 写真虽是文夫子:承认自己所写的内容是文人风范的描绘。
  4. 我亦真堂作记人:强调自己真实而诚恳的记录者身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寄语”与“合相亲”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抱节君”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格和高洁品德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记录。

意象分析:

  • 庵前:代表宁静的隐居生活。
  • 节操:象征着品德与理想。
  • 文夫子:象征着文化与知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称赞朋友的什么品德?

    • A. 节操
    • B. 财富
    • C. 学识
  2. 诗中提到的“真堂作记人”意指?

    • A. 认真记录生活
    • B. 学习文人
    • C. 隐居写作
  3. 诗中提到的“抱节君”是指?

    • A. 朋友
    • B. 诗人
    • C. 隐士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友谊与理想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十五夜月色皦然有顷云生遂不复见 春日绝句 道室书事 病雁 乌夜啼·檐角楠阴转日 东园小饮 出游 后杂兴四首 其三 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 七月十八夜枕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再至三 曰字旁的字 调职 虎字头的字 示字旁的字 余赢 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烁德 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翅难飞 铁面无情 韵书 朝开头的成语 揽辔澄清 癶字旁的字 月棱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