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8:39
《表弟程德孺生日》 作者:苏轼
仗下千官散紫庭,
微闻小语说苏程。
长身自昔传甥舅,
寿骨遥知是弟兄。
予与君皆寿骨贯耳,
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问而知其为中表也。
曾活万人宁望报,
君在楚州,予在杭州,
皆遇饥岁,活数万人。
只求五亩却归耕。
四朝遗老凋零尽,
鹤发他年几个迎。
在紫色的大殿下,成千上万的官员纷纷散去,我隐约听见有人在谈论苏家和程家的事情。自古以来,甥舅之间的亲情就被传颂,长辈们都知道我们是亲兄弟。我和你都是家族中的一员,列在众多人中间,指着我们二人便知道我们是表亲。曾经我救活过万千百姓,虽无所求,但我只愿意拥有五亩土地去耕作。如今历朝的老者们已都去世,未来的岁月里,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能够迎接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绘画成就斐然,尤其以豪放派的词风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苏轼与表弟程德孺的生日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在当时,苏轼身处政治风波之中,内心充满了对生活和亲情的思考。
《表弟程德孺生日》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中,苏轼以生日为契机,回顾了与表弟之间的亲情与过往。开头的“仗下千官散紫庭”,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场景,随着官员们的散去,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寿骨遥知是弟兄”表明了亲情的深厚,强调了甥舅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描绘曾经救助百姓的经历时,诗人表现出一种无私和淡泊的胸怀,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此外,诗中提到的“只求五亩却归耕”,则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对自然的回归和对世俗繁华的放弃。
最后提到的“鹤发他年几个迎”更是引人深思,诗人感叹岁月无情,亲人渐渐离去,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迎接他的人又有多少。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亲情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分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传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展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意象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中国古代诗词的哲理性与情感深邃。
诗中“仗下千官散紫庭”中的“紫庭”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庙宇
C. 学校
D. 农田
“只求五亩却归耕”中“五亩”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简单生活
D. 名声
诗人提到的“寿骨”是指什么?
A. 祖先的骨骼
B. 亲情和血缘关系
C. 生活的艰辛
D. 朋友的支持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对人生、亲情和社会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丰富了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