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3:56
原文展示:
怀安光孝寺观空轩遗圆长老 王灼 〔宋代〕
宝坊郁郁满松桧,独有小轩花数辈。 榜以观空作正观,要识转物大三昧。 世间眩人万红紫,心君已落色界内。 那知心境无异法,真见元非色尘外。 色空双忘未奇特,非非想处亦横溃。 谁因拈花发微笑,嚼蕊嗅香不相碍。 吾侪跛鳖望千里,安得远都如历块。 诗在怀藏拟不出,彼上人者难酬对。
白话文翻译:
在庄严的宝坊中,松桧茂盛,只有小轩旁几丛花儿。 门上题着“观空”二字,意在领悟万物转化的深奥道理。 世间万物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心神已陷入色相之中。 但要知道,心境与万物并无不同,真正的见识并非来自色相之外。 忘却色与空,并不特别,连非非想处也会崩溃。 是谁因拈花而微笑,咀嚼花蕊、嗅闻花香,互不干扰。 我们这些跛脚的鳖只能遥望千里,怎能像疾驰的马那样远行。 诗意深藏心中,难以表达,那位高僧难以应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和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可能是在访问怀安光孝寺时,受到寺中氛围和圆长老的启发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灼访问怀安光孝寺时,受到寺中氛围和圆长老的启发而作。诗中探讨了佛教的空性和心境,表达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和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空性和心境的深刻理解。诗中“宝坊郁郁满松桧”描绘了寺庙的庄严和宁静,而“独有小轩花数辈”则增添了一丝生机和美感。诗人通过对“观空”的思考,表达了对万物本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的“色空双忘”和“非非想处”等佛教术语,展示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深入理解。最后,诗人以“诗在怀藏拟不出”表达了对高深哲理的敬畏和难以言表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宝坊郁郁满松桧,独有小轩花数辈。
榜以观空作正观,要识转物大三昧。
世间眩人万红紫,心君已落色界内。
那知心境无异法,真见元非色尘外。
色空双忘未奇特,非非想处亦横溃。
谁因拈花发微笑,嚼蕊嗅香不相碍。
吾侪跛鳖望千里,安得远都如历块。
诗在怀藏拟不出,彼上人者难酬对。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和对空性、心境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和对佛教术语的运用,表达了对万物本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体现了诗人对高深哲理的敬畏和难以言表的感慨,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宝坊郁郁满松桧”描绘了什么? A. 寺庙的庄严和宁静 B. 城市的繁华 C. 山林的茂密 D. 田野的广阔
“榜以观空作正观”中的“观空”是什么意思? A. 观察天空 B. 观察事物的空性 C. 观察风景 D. 观察人
诗中“色空双忘”是什么意思? A. 忘记颜色和空间 B. 忘却物质和空性 C. 忘记时间和地点 D. 忘记自己和他人
“谁因拈花发微笑”中的“拈花微笑”是什么典故? A. 佛教典故,指领悟佛法时的微笑 B. 道教典故,指修炼成仙时的微笑 C. 儒家典故,指学习有成时的微笑 D. 民间典故,指得到宝物时的微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