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问雁

《问雁》

时间: 2025-05-05 10:08:58

诗句

借问天边雁,关程千里馀。

来时经帝里,可有寄侬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08:58

原文展示:

问雁
金至元 〔清代〕

借问天边雁,关程千里馀。
来时经帝里,可有寄侬书。

白话文翻译:

请问那天边的雁,飞行的距离已经有千里了。
你们来时经过帝都,是否有给我捎来信件?

注释:

  • 借问:请问。
  • 天边:指天空的远方。
  • :大雁,迁徙时飞行的鸟。
  • 关程:指经过的路程,这里指距离。
  • 帝里:指京城,古时常用来指代皇帝所在的地方。
  • 寄侬书:寄给我的信。

典故解析:

“经帝里”提到的帝都,可能指的是北京或其他当时的都城,诗人在此通过雁来传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希望消息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至元,清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可能是由于时局变迁、离别的缘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挂念和对归信的期待。

诗歌鉴赏:

《问雁》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虽不长,但情感丰富。开篇以“借问天边雁”引起读者的注意,诗人通过对大雁的提问,传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雁作为候鸟,象征着自由和迁徙,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关程千里馀”不仅描绘了大雁的长途飞行,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诗人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使用了“可有寄侬书”这一句,引出了对消息的渴望,饱含着对友谊的期待与珍视。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关怀,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同时,诗中所传达的思念情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共鸣,令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下产生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借问天边雁”:开篇以“借问”形式,表现出诗人对雁的求问,雁的远行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 “关程千里馀”:强调距离之遥,表现思念的深切。
    3. “来时经帝里”:提及京城,暗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4. “可有寄侬书”:表达对消息的期待,展示出对友谊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雁赋予人类的沟通能力,使其成为传递思念的媒介。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期待展开,通过大雁的形象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象征思念与迁徙,代表着远方和自由。
  • 千里:象征距离与时光流逝,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帝里:代表过去的回忆,暗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动物表达思念之情?
    A. 鸟
    B. 雁
    C. 鹰
    D. 兔

  2. “关程千里馀”中的“千里”指的是什么?
    A. 时间
    B. 距离
    C. 心情
    D.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帝里”指的是?
    A. 乡村
    B. 海外
    C. 京城
    D. 山谷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而金至元的《问雁》则通过雁的迁徙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表达方式和意象使用上有所不同,李白更侧重于自然的感受,而金至元则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四之一·林钟商)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凤归云·向深秋 梁州令(中吕宫) 甘州令(仙吕调) 满江红(四之二·仙吕调) 安公子(中吕调) 卜算子·江风渐老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泄露天机 小祭祀 造句 朱轮华毂 齿牙馀惠 断乎不可 骨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王字旁的字 幺魔 谗佞之徒 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缊的词语有哪些 布谷 卝字旁的字 包含恼的词语有哪些 谗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