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7:57
广陵别郑处士
作者:高适 〔唐代〕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落日时分,似乎知道要与人分别;春风吹来,却又令人难以割舍。兴致来了,便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才华在此时也何须担忧。溪水清澈,适合垂钓;江田丰美,耐得住插秧的时光。人生不过如此,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令我自豪如同羲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羲皇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代表着理想化的统治者,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的豪情。高适的诗风雄浑,情感真挚,善于表现人性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适与郑处士分别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唐代,士人交游广泛,情感深厚,离别时刻常常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
《广陵别郑处士》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落日与春风的描绘,表现出离别时的无限感慨。开篇的“落日知分手”生动地展示了分离的时刻,似乎连自然都能感知到这种情绪。接着,诗人以“春风莫断肠”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尽管面临离别,心中仍然充满温暖与希望。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兴来无不惬”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即使在离别的时刻,他仍然能找到乐趣与快乐。接下来的“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这些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能够做到这一点便足以自豪。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际情感的结合,展现了高适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离别之情与对生活的感悟,强调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找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落日”象征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溪水堪垂钓”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两首诗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高适的诗更强调生活的宁静与满足,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谊的充沛热情与豪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