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3:14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高适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这匹征马向边疆奔去,发出萧萧的嘶鸣声,久久不停。
思念的情感深厚,应该是带着离别的心情,声声嘶鸣仿佛在为秋天而断。
在分岔的路口,远方的风似乎在呼啸,关山月下我也同样愁苦。
我赠送你从此离去,何时才能再见到你手中的大刀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在古代,征马出征往往与离别、战斗相关,诗中表达的情感与古代士人面临的离别与战争密切相关。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北,曾任职于边疆。其诗风豪放,常以边塞、征战为主题,描写了士人豪情与国事。
诗作写于高适寄情于友人刘评事赴边疆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面临的离别与战争的心情。
高适的《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征马嘶鸣声的描绘,传达了离别的愁苦与思念。首句“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即用生动的意象引入,马嘶声不断,仿佛是在诉说即将离别的情感。接下来的“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声音的断绝与秋天的交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感情的分离。
“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则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分岔的路口象征着人生的抉择,而“关山月”则映衬出离别后的孤独与愁苦。最后一句“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安好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高适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唐代士人的豪情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再相聚的期待,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复杂情感。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征马向边州”中的“边州”指的是哪里?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