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54
湘月
天平山上白云亭酌泉晚眺,
欲寻远公石屋不果,
归路看红叶泊鹭飞浜作。
乱峰唤客,引幽筇藓步,
飞上空翠。
旧赏林亭,更暝蹋,到地秋声红碎。
裂壁通樵,崩厓辟鸟,
风谷铿环佩。
斜阳屏画,舞枫欲共天醉。
别有石灶松烟,半坳云乳,
泻连筒珠缀。
滴尽吴根,怕化作一匊沧波残泪。
岩迹台荒,湖光镜冷,
秋思生高袂。
灵扃何许,雨花夹磴飘坠。
在天平山的白云亭,酌水而晚眺,想要寻找远公的石屋却未能如愿,归途上看到红叶与飞翔的白鹭在水边栖息。
乱峰召唤游人,引导我踏着幽静的竹林小径,飞向高空的翠绿。曾经在林亭中游玩,如今却已是暮色沉沉,地面上满是秋声和破碎的红叶。
山壁裂开,木樵在此通行,崩落的悬崖间鸟儿穿梭,风谷中响起铿锵的佩环声。
斜阳如画,舞动的枫叶似乎要与天一起醉倒。
别有一处石灶冒着松烟,半个山坳像云乳般柔和,水流如珠串般泻下。
滴尽了吴根的酒,唯恐化作一缕沧海的残泪。
岩石遗迹荒凉,湖光如镜般冷清,秋思在这里生出高昂的情怀。
灵扃何处?雨花在石阶上悄然飘落。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平山的自然景色,汲取灵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悟。开头的“酌泉晚眺”就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站在白云亭上,面向山水,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接着,诗人试图寻找远公的石屋,却未能如愿,这种失落感在诗中隐隐透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乱峰唤客,引幽筇藓步,飞上空翠”描绘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诗人如同置身于梦境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旧赏林亭,更暝蹋,到地秋声红碎”,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游玩,随着时光流逝,秋音在脚下碎裂,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从“石灶松烟”到“滴尽吴根”,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最后的“灵扃何许”更是让人思考,诗人对未知的探索与渴望,似乎在问询灵魂深处的归属。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透出浓厚的哲理思考,令人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隐逸生活的追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公”指代的是哪类人?
A. 隐士
B. 游客
C. 诗人
D. 樵夫
诗中“滴尽吴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平淡
诗中“灵扃何许”意味着什么?
A. 归宿
B. 旅途
C. 隐秘
D. 知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