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6:05
牵船可住,甚吟身不系,还滞归棹。泖水波长正忆我,坐向天边春好。划镜云开,将花潮上,夹岸多芳草。翠篷凝倚,远山对客能笑。谁解洗净尘襟,停渔柳外,唱丝丝风晓。半剪吴淞待寄与,何处烟帆沙鸟。梦逐矶温,愁催篴暮,极望生绵渺。红衣双桨,几时又趁斜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牵船停泊的景象,尽管吟诵的心情无法被束缚,依然滞留在归来的舟楫上。泖水的波浪绵延不绝,让他倍感怀念,坐在岸边仰望天际,春天的美好映入眼帘。划动船桨,云雾渐开,花潮涌动,岸边芳草萋萋。翠绿的篷布依靠在船上,远山映衬着笑容。谁能理解我洗净尘埃的心情,停在渔柳之外,轻声唱着晨风中的丝丝细语。半剪的吴淞水波等待寄托,而何处有烟帆和沙鸟呢?梦中追逐温暖的岸边,愁绪催促着黄昏的归舟,极目远望一片绵延浩渺。红衣双桨,何时才能再迎接斜阳的照耀?
张祥河,清代诗人,生于庚午年,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表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景物的深刻理解。
诗作成于庚午年冬末,诗人将要北行,可能是为了远离繁华的市井,寻求内心的平静。此时的他在两年的游历后,蓦然回首,感受到对过往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这首《湘月》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牵船可住”引入,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情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构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意境。
诗中“泖水波长正忆我”,波长水面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仿佛每一波涟漪都在诉说着他的过往。在“坐向天边春好”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天象征着希望与重生,令人感到温暖。
接下来的“划镜云开,将花潮上,夹岸多芳草”,运用细腻的描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船桨划动间,云雾散开,花潮涌动,仿佛在展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红衣双桨,几时又趁斜照”结束,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期待,似乎在问自己何时才能再次体验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时光。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轻松而又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既享受自然的美好,又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渴望及生命的哲思。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 船、风、月
B. 水、草、春
C. 山、海、日
诗中“泖水波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忧愁与烦恼
诗的最后一句“红衣双桨”象征着什么?
A. 归途的希望
B. 美好的未来
C. 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