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16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经历了多少人事的变迁,今天再次看到海浪翻滚。
白白激起如山般的波浪,难道能洗去我心中的冤屈吗?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海涛翻”可引申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起伏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人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纠葛。
高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高骈的诗风雄浑,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海翻”创作于高骈晚年,时值政治动荡与个人遭遇困境,他通过描绘海浪表达内心的不平与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海翻》以海浪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几经人事变”点明了经历的丰富与复杂,接着“又见海涛翻”则生动描绘出自然界的波动。海浪象征着人生的起伏,既有浩瀚的美感,又暗含着无奈与无法掌控的情绪。
“徒起如山浪”,诗人用生动的比喻,传达出海浪汹涌澎湃的状态,仿佛是他内心波澜的真实写照。最后一句“何曾洗至冤”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心灵深处冤屈的无奈与无助。整首诗通过海的波涛,映射出人世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展现了高骈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与内心冤屈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辨。
诗中“几经人事变”指的是什么?
“何曾洗至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骈的《海翻》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事的感慨,但高骈更关注内心的冤屈,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壮志与理想。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