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4:05
坚轻筇竹杖,一枝有九节。
寄与沃洲人,闲步青山月。
坚固而轻便的筇竹杖,一根有九个节段。
我把它寄给沃洲的朋友,让他在青山月下悠闲地散步。
“筇竹”在古代文人中常作为隐士或高人所用的工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的“闲步青山月”则与道教隐逸思想相契合,反映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高骈(约704—765),字仲武,唐代诗人,出生于今陕西省。其诗以咏物、山水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高骈的晚年,可能是他在山水之间感受到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他对好友的祝福和对自然的热爱。
《筇竹杖寄僧》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坚轻筇竹杖”的描写,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根拐杖的喜爱。筇竹杖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在诗中却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诗人将这根拐杖寄给在沃洲的朋友,展现了他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闲步青山月”一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青山明月相伴,仿佛是诗人希望好友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
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筇竹杖”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人希望友人在何种环境下散步?
诗中“九节”暗示了什么?
答案:
高骈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王维的诗更注重绘画意境,而高骈则带有更明显的个人情感与对友的思念。两者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