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遣兴·把盏非怜酒

《遣兴·把盏非怜酒》

时间: 2025-07-27 14:55:16

诗句

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

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55:16

原文展示:

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端起酒杯并不是因为喜欢酒;我拿起钓竿也不是为了钓鱼。唯有嵇叔夜(嵇康),才会理解我这种慵懒疏离的性格。

注释:

  • 把盏:端起酒杯。
  • :喜欢、怜惜。
  • 持竿:拿起钓竿。
  • 唯应:只有、唯有。
  • 嵇叔夜:指嵇康,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代表了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性慵疏:性格懒散疏离,指对世俗事物的不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字仲华,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思考期,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高骈通过对饮酒和钓鱼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所谓与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

诗歌鉴赏:

高骈的《遣兴·把盏非怜酒》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慵懒与对世俗的疏离。诗的开头“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直接表明了诗人对饮酒和钓鱼的态度,似乎对这两种活动并没有真正的兴趣,而是借此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漠,似乎在宣告自己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则引入了一个典故,嵇康的生活态度与诗人产生共鸣,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知己的存在。嵇康在历史上被视为一个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他的精神境界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暗含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诗中清新的意象与情感,使得其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把盏非怜酒

    • 诗人拿起酒杯,并不是因为对酒有多么喜爱,表达了一种对世俗享乐的淡漠。
  2. 持竿不为鱼

    • 拿起钓竿并不是为了捕捉鱼,强调了诗人对物质利益的无所谓。
  3. 唯应嵇叔夜

    • 唯有嵇康这样的志同道合者才能理解他的心境,暗示了对知音的渴求。
  4. 似我性慵疏

    • 自我描述,承认自己性格的懒散与疏离。

修辞手法:

  • 对比:把饮酒和钓鱼这两种活动并列,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淡泊。
  • 典故:引入嵇康的形象,使诗意更为深厚,增加了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世俗享乐的淡漠和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享乐和人际交往。
  • 钓竿:象征追求与欲望。
  • 嵇叔夜:象征理解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把盏非怜酒”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喜欢饮酒
    B. 对饮酒无所谓
    C. 渴望饮酒

  2. “持竿不为鱼”意指什么? A. 钓鱼是目的
    B. 对物质利益不在乎
    C. 钓鱼是一种乐趣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赠卫八处士》

    • 李白的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但其语言更为奔放和豪放,反映出不同的个性。
  • 《登高》

    • 杜甫在此诗中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与人生的沉重,与高骈的慵懒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兰津谒诸葛武侯祠 报同守永昌 题竹 题壁 啬薇 登虞山城楼 瑶台第一层 失调名 寄袁守廖献卿 题画鹅雁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出 殳字旁的字 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跋涉山川 他乡遇故知 迷魂夺魄 止字旁的字 目迷五色 肉跳心惊 父字头的字 夙世冤业 瓦字旁的字 为时过早 音序 子字旁的字 扣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