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少室山

《少室山》

时间: 2025-05-02 09:31:43

诗句

岩岩路径入空蒙,中有幽人旧日宫。

野草败垣供暮雨,断碑古木管秋风。

山川融结千年秀,天地包笼一世雄。

从此不须高索价,高名过眼总飘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43

原文展示:

少室山
作者:汪元量 〔宋代〕

岩岩路径入空蒙,中有幽人旧日宫。
野草败垣供暮雨,断碑古木管秋风。
山川融结千年秀,天地包笼一世雄。
从此不须高索价,高名过眼总飘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少室山的幽静和壮丽。诗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走入空蒙的云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位住在这里的隐士,似乎是曾经的宫殿遗址。荒野的杂草和破败的围墙在傍晚的雨中显得格外凄凉,断裂的碑石和古老的树木则在秋风中低吟。山川的美丽在千年间交融成秀丽的风光,天地间包容着一代代的英杰。从今往后,不再追求高昂的名利,因为那些名声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随风而逝。

注释:

  • 岩岩:形容山路陡峭。
  • 空蒙:形容云雾弥漫,朦胧的样子。
  • 幽人:隐居的人,常指高洁的隐士。
  • 败垣:破败的围墙。
  • 暮雨:傍晚的雨。
  • 断碑:残破的碑石,象征历史的沧桑。
  • 古木:古老的树木,常用于象征岁月的沉淀。
  • :指低声吟唱或吹奏。
  • 高索价:追求名利。
  • 飘蓬: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形容名声短暂而不可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汪元量游历少室山时,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少室山在历史上以其幽静和隐士文化而闻名,成为文人墨客寻求心灵宁静之地。

诗歌鉴赏:

汪元量的《少室山》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山水诗,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在开篇,诗人以“岩岩路径入空蒙”描绘了崎岖的山路,给人一种进入神秘世界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接着提到的“幽人旧日宫”,则将隐士的生活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以“野草败垣供暮雨”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沧桑与人类活动的短暂。那些荒草和破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似乎在提醒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与对历史的反思。诗句“断碑古木管秋风”更是通过古木和破碑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凄凉与怀旧的情绪,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孤寂。

在最后两句,诗人直面名利的虚幻,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的追求:“从此不须高索价,高名过眼总飘蓬。”这句可以看作是对世俗追求的反思,表现出对名声与财富的淡漠,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盈与自在。整首诗在清幽的自然描写中融入哲理,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岩路径入空蒙:山路陡峭、崎岖,步入朦胧的云雾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2. 中有幽人旧日宫:隐士的身影隐约可见,似乎是曾经的宫殿遗址,体现了历史的厚重。
  3. 野草败垣供暮雨:荒草与破败的围墙在暮雨中显得凄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断碑古木管秋风:断裂的碑石和古老的树木在秋风中低吟,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气氛。
  5. 山川融结千年秀:山川景色在千年间形成的秀丽风光,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持久。
  6. 天地包笼一世雄:天地间包容了多少英雄豪杰,体现了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7. 从此不须高索价:不再追求名利,强调内心的宁静。
  8. 高名过眼总飘蓬:名声如蓬草般随风而逝,表明对名利的无奈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比作飘蓬,强调其短暂性。
  • 拟人:古木“管秋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山川融结千年秀,天地包笼一世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追求,展现了隐士文化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 岩岩路径: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难与探索。
  • 幽人:代表隐士,追求清净自在的生活方式。
  • 败垣:象征历史的沧桑与衰败。
  • 秋风:传递出季节变换与生命短暂的哲思。
  • 高名:象征世俗的名利,表现出对其的反思与否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幽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隐士
    C. 皇帝

  2. “高名过眼总飘蓬”中的“飘蓬”是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名声的虚幻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提到的“暮雨”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A. 快乐
    B. 伤感
    C. 激昂

答案:

  1. B. 隐士
  2. B. 名声的虚幻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山居秋暝》:王维的作品,表现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少室山》 vs. 《登高》
    • 两首诗都描绘山水的美,但《少室山》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和名利的反思,而《登高》则强调人生的孤独与感慨。汪元量的作品中隐士的形象更为突出,反映出隐逸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殢人娇(戏邦直)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 次韵答元素(并引) 舟中听大人弹琴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 攓云篇,并引 和张耒高丽松扇 再过泗上二首?此二诗为张耒作? 山村五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奸开头的成语 贫微 不声不吭 剪枝竭流 彩页 走字旁的字 妙策神谋 音字旁的字 蓬头散发 雕甍画栋 鬥字旁的字 挦毛捣鬓 枝末生根 包含吆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阴蔽 包含催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