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49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这首诗描绘了避暑宫的冷清与苍翠的柏树,表现了柏树高大挺拔、气势威严,犹如千军万马般的气魄。风声在山谷中回荡,云朵在各个山岭之间流动。虽然柏树的材质很难用来做工艺品,但它宁愿与普通的蓬蒿为伴。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以诗、文、赋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诗歌创作于苏辙游览嵩山时,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避暑宫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进一步引发了他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秋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冷清。开篇的“肃肃避暑宫”即营造了一种冷静、肃穆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秋日的寒意与石殿的冷峻。中间描写的“凛然中庭柏”则将视线聚焦于高大的柏树,柏树不仅是诗中的重要意象,更是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的“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则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风声在山谷间回响,云影在山岭之间穿行,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则引发了人们对价值的深思,柏树虽然材质上乘,却难以被工匠利用,反而愿意与普通的蓬蒿相伴,这种自我认知与自然和谐的态度,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肃肃避暑宫”中的“肃肃”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材大难为工”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风声答万壑”表达了什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