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3:01
再涉长淮水,惊呼十四年。
龟山老僧在,相见一茫然。
僧老不自知,我老私自怜。
驱驰定何获,少壮空已捐。
掉头不见答,笑指岸下船。
人生何足云,陵谷自变迁。
当年此山下,莫测千仞渊。
渊中械神物,自昔尧禹传。
帆樯避石壁,风雨随香烟。
尔来放冬汴,冷沙涨成田。
褰裳六月渡,中流一带牵。
俯首见砂砾,群渔捕鲂鳣。
父老但惊叹,此理未易原。
何况七尺躯,不为物所旋。
众形要同尽,独有无生全。
百年争夺中,扰扰谁相贤。
再一次跨过长淮河,惊叹已经十四年过去了。
龟山的老僧依旧在这里,见面时却感到陌生。
僧人年纪已大却不自知,我却因自己变老而感到怜惜。
拼命追逐又能得到什么呢?年轻时的努力如今已然白费。
转身却不见回应,笑着指向岸边的小船。
人生何足挂齿,山陵和谷地都在不断变迁。
当年在此山下,深渊的深度真是无法预测。
深渊中有神秘的东西,自古以来尧舜的传说就在那里。
帆船避开石壁,风雨随香烟而去。
自那时起放下一切,冷沙淹没成了田地。
在六月的河中渡水,水流中带着牵挂。
俯身看到砂砾,渔民们在捕捞鲂鱼和鳣鱼。
村里的老人们只是惊叹,这道理其实不容易理解。
何况我这七尺的身躯,岂能不为物所左右。
众生都要一起消逝,唯有那无生的真理才是永恒。
在这百年争夺中,纷扰扰动中谁能算是贤者呢?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及书法,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过龟山》写于诗人再度经过龟山时,经过了多年,岁月的流逝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拼搏的追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过龟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现了苏辙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龟山老僧的描述,反映了诗人与老僧之间的时空隔阂,暗示了他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怜惜。诗的开头“再涉长淮水,惊呼十四年”,以长河作为时间的象征,表现出时光的飞逝。
诗中反复出现的“老”字,传递出一种沉重的感慨,诗人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无常与变迁。“驱驰定何获,少壮空已捐”一句,表达了对年轻时拼搏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的追求。
最后,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更深的哲学思考:“百年争夺中,扰扰谁相贤”。在纷扰的世俗中,真正的贤者又在哪里?这不仅是对自身的质问,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在感叹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有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人生无常的哲学反思。诗人通过对老僧的描写,揭示了人走向老去的必然,和在这个过程中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长淮水”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间的流逝
C. 财富
“僧老不自知,我老私自怜”中的“怜”字意思是什么?
A. 感到高兴
B. 感到怜惜
C. 感到愤怒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反思
C. 对友谊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