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11
春到燕山冰亦消,
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
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
点盘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
到日青梅未满条。
春天来临,燕山的冰雪也融化了,
驾着马车迎接太阳,心中满是欢喜。
在胡地久行,白发渐生,
刚刚尝试东风,脱掉了旧的貂皮大衣。
小女孩插着发髻,应当是这样的,
为谁挑选生菜,端在盘子里呢?
附上书信,努力清扫东园的积雪,
等到时日,青梅还未开满枝条。
苏辙,字子瞻,号老泉,宋代著名文学家,与兄苏轼齐名。他以诗、文、词等多方面的成就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作于苏辙任职契丹(今东北地区)期间,表现了他对家乡春天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在外的孤独与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春日寄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春到燕山冰亦消”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温暖与希望;接着“归骖迎日喜嫖姚”,不仅表达了迎接春日的喜悦,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描绘个人经历时,诗人用“久行胡地生华发”表达了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初试东风脱敝貂”则是对新生活的渴望,舍弃旧物,迎接春风的象征。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具生活气息,诗人用“小幡”、“生菜”等日常生活中的元素,体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家人的牵挂,最终以“到日青梅未满条”结束,留下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与无限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家乡的深情牵挂。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中“春到燕山冰亦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久行胡地生华发”中的“华发”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小幡和生菜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