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2:27
送柳子玉
(苏辙)
柳侯白首郎,风格终近古。
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行身剧孔孟,称道皆舜禹。
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肺腑。
坐令不羁士,举足遭网罟。
缅怀我生初,遗俗尚目睹。
中庸虽已亡,比近则犹愈。
老成慎趋好,后生守淳鲁。
岂效相谩欺,炫牛沽马脯。
过恶酒色间,可罪非可恶。
譬如嵇与阮,心迹岂深蠹。
京师逢柳侯,往事能历数。
叹息子美贤,相与实旧故。
至今存篇章,醉墨龙蛇舞。
斯人今苟在,亦恐终囚虏。
惜哉时论隘,安置失处所。
一麾寄河壖,垂老幸有土。
世俗安足论,且尽杯中醑。
柳子玉你已白发苍苍,风范却依旧近乎古人。
昔日游玩如烟往事已渐渐消逝,如今的年轻人又有谁能相伴?
人情总是追逐时尚,变化莫测无常。
看看如今的人们,相互教导也只是遵循规矩罢了。
行事要效法孔孟,口口声声称扬舜禹。
只求免于讥讽,岂会顾及内心的愁苦。
坐在这里让不羁之士,举步便遭到网罗。
回忆我年轻时,仍能见到旧俗。
中庸之道虽然已失,然而与现在相比仍然可取。
年长者应谨慎选择好,年轻人要守住淳朴与理智。
岂能效仿那些虚妄之徒,去炫耀牛马的交易。
在恶酒色之中,罪虽可恨却不至于可恶。
就像嵇康和阮籍,他们的心迹岂会被深刻腐蚀。
在京城遇到柳侯,往昔的往事能够回忆。
叹息子美与贤良,相知都是旧日朋友。
至今仍保存着诗文,醉墨如龙蛇般舞动。
如果这人如今仍在,也恐怕终究会沦为囚徒。
可惜时论狭隘,安置之处失去方位。
一挥手寄托在河畔,年老时幸有一块土地。
世俗之事何足挂齿,且尽情享受杯中的美酒。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苏东坡的弟弟,与其在文学上有密切的联系。苏辙的诗风清新、高远,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送柳子玉》写于苏辙与柳子玉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传统与时尚的反思。
《送柳子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借送别之际,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苏辙通过对柳子玉的描绘,展现了对古典风范的向往,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反复提及的“逐时好”与“相教蹈规矩”,反映了他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
通过对时人的观察,苏辙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忧虑,他认为当代人过于追逐表面的规矩,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追求。在这首诗中,苏辙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更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尽管“中庸虽已亡”,但他依然认为在当下的社会中,保持一种淳朴与理智是值得追求的。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真挚而细腻,既有对友人的情谊,又有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个文人的深厚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追求,同时对当代社会的浮躁表现出深深的忧虑。通过友人的送别,苏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淳朴与理智的珍视。
柳子玉在诗中被称为:
苏辙在诗中对“中庸”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嵇与阮”指的是:
答案:
将苏辙的《送柳子玉》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苏辙更关注人情冷暖与社会现象,而王维则更偏于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