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4:32
初到陈州二首
作者: 苏辙
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
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
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
斯文吾已试,深恐误诸生。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全诗翻译:
我谋划的办法笨拙,没有明确的方向,归隐田园的梦想至今未能实现。来到陈州只是为了懒惰的计谋,传授学问却感到愧疚于我的虚名。祭祀的俎豆终究难以并存,诗书的修养强求也难以明白。我已经试过这种文采,深怕因此误导了学生们。长久以来我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这次出行恐怕无法实现。上官的生活忙碌,饱食后更是悠然自得。床边的书籍成了我的癖好,湖边的柳树使我更加忧愁。对比韩愈的勤奋,我感到惭愧,文字也在逐渐模糊。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辙与其兄苏轼并称,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风格各异。苏辙在政治上屡次被贬,但他的诗文却一直受到后人尊重。
这首诗写于苏辙初到陈州,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状况的无奈和自省。诗中既有对自己的反省,也有对当时社会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自己名声的忧虑。
苏辙的《初到陈州二首》表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中,苏辙以“谋拙身无向”开篇,表明了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的迷茫,接着提到“归田久未成”,显露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失落与追求。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责。
“来陈为懒计”,反映出他来到陈州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而非追求理想的生活,这种懒散的心态让他感到愧疚。他对教育的重视在“传道愧虚名”中得以体现,表达了他对学生的责任感及对自己名声的担忧。接下来,诗人通过“俎豆终难合”和“诗书强欲明”形成了对比,表现了他在文化传承与个人追求之间的挣扎。
后半部分则更为具体,描绘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表达了他对悠闲生活的热爱与对出行后果的忧虑。最后的“疏慵愧韩子”更是自谦,表明他对比于韩愈的勤奋感到惭愧,进一步深化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文化责任感,展现了苏辙深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教育的重视及对自身价值的反思。通过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责任的自省,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关怀与人文情怀。
苏辙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渴望?
A. 官场生活
B. 归隐田园
C. 旅行生活
D. 商人生活
诗中提到的“俎豆”象征什么?
A. 食物
B. 文化传承
C. 诗书
D. 旅行
苏辙自谦于“疏慵愧韩子”,说明他对哪位诗人的崇敬?
A. 李白
B. 杜甫
C. 韩愈
D. 白居易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苏辙及其诗词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