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57
原文展示:
寒蛩独罢织,湘雁犹能鸣。
月色当窗入,乡心半夜生。
不成高枕梦,复作绕阶行。
回首嗟淹泊,城头北斗横。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蟋蟀已经停止了鸣叫,湘江上的大雁仍然在叫唤。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乡愁在半夜悄然升起。
无法安然入睡,只得在阶前徘徊。
回首望去,感叹自己漂泊不定,城头的北斗星依然高挂。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寒冷和孤独,因而生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冬夕》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描绘了寒冷的环境,蟋蟀的鸣叫声逐渐消失,反映出冬夜的寂静。而湘江的大雁仍在鸣叫,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接着,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这个孤独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清辉,也激发了诗人浓厚的乡愁。
“乡心半夜生”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夜深人静时思乡情感的升腾。而“不成高枕梦”则流露出诗人因思乡而无法入睡的苦恼,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两句通过“回首嗟淹泊”表达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城头北斗星的高挂,恰似一种渴望的引导,虽然身在异乡,心中仍然有着对归属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人通过冬夜的场景,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冬夜时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漂泊而产生的孤独感。通过寒冷的夜晚和月光的映照,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什么时刻最为明显?
“回首嗟淹泊”中的“淹泊”意指: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