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2:02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在旅途中,与人相遇是多么困难,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临别时我挽起衣袖,想要再折一朵残菊。酒席快要结束时,我不忍离去,和你一起点燃一寸蜡烛。留你在此,似乎永无尽头,然而你归去的车马却不可避免地匆忙。岱宗的身影已在眼前,一路追随前行的足迹。佳人又如何在意,哀怨的阳关曲调。天门距离四十里,夜间我看见扶桑在水中沐浴。回头望向彭城,只见大海上漂浮着一粒米。故人在那海下,尘土相互飞扬。唯有那黄楼上的诗篇,千古以来与淇澳相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深情与智慧。苏轼的生活历程充满坎坷,曾多次遭贬,但他在逆境中依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送顿起》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当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顿起的朋友,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送顿起》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诗,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客路相逢难”引入,强调了在旅途中与朋友相遇的难得,预示着离别的惜别之情。接着,通过“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展现了临别时的不舍,折菊不仅是对友谊的珍惜,更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酒席即将结束,诗人不愿离去,选择与朋友共享一寸蜡烛,象征着短暂而珍贵的时光。整首诗在风景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怀念,尤其是“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于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对故人的思念。
最后,通过“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点睛,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更突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关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谊
b) 离别
c) 喜悦
诗中“留君终无穷”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的无尽留恋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憧憬
“大海浮一粟”中的“粟”指的是什么?
a) 一粒米
b) 一颗星
c) 一朵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