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44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晚霞照耀着余下的乔木,前面的村庄升起了傍晚的烟雾。
棋声从空荡荡的阁楼上传来,酒香在早霜之前就已弥漫。
远方的流亡何必心生怨恨,今天的游玩并非偶然。
眼前的风光与我的故乡相似,正是蜀江边的美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蜀江边”指的是蜀地的江河,常常用来比喻故乡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其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在外游历时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尽管身处远方,依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光,体现了他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晚游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首句“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以生动的画面感引入,夕阳的余晖洒在树木上,村庄的烟雾袅袅升起,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暮色场景。紧接着的“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则通过声音和气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场景,传达了轻松的氛围,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表达了他对人生遭遇的豁达态度。尽管身处异地,身为被贬之人,苏轼却不以此为恨,反而能在游玩中找到乐趣,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风景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显示出诗人的情感深邃而复杂。
整首诗在情景交融中展现出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人生态度,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晚景的描绘和对个人遭遇的反思,表现了在逆境中仍然能够欣赏生活,保持乐观态度的思想。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生命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晚照余乔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晚霞
C. 正午的烈日
D. 夜晚的星空
诗人对远谪的态度是?
A. 愤怒
B. 绝望
C. 乐观
D. 忧伤
“风光类吾土”中的“吾土”指的是?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家
C. 诗人的学校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领略其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