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9:37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
天游照六凿,虚空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従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日,怨句写余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开阁放出,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9:37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
天游照六凿,虚空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従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日,怨句写余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开阁放出,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汝阳真的是天上人,绢帽上插着红槿花。
头上缠绕三百万,花香却不买一丝微笑。
大家共同夸赞青山的高峰,曲尽其美花朵不会凋落。
当年谪仙人,逸韵超脱谢绝尘世的束缚。
诗成时天际一笑,万象都解开了寒冷的窘迫。
小桃和杏花惊艳绽放,不必等待雷声的召唤。
余波尚存涓滴,恳求与居易相聚。
自那以后谁再见,前辈的风流已尽。
寂寞的两位诗人,残红与樱笋相对而立。
饥肠得一醉,妙语却传不久。
你来时我恨不能与你共饮,更希望相互牵引。
我已年老心已灰,空烦扇着余烬。
天游照亮六凿,虚空中扫去充满的杂念。
悬知色彩究竟空无,那还复嗜好乌黑的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随意满布,不答天女的询问。
故人依旧如故日,怨句里写着我的余恨。
疑我此心仍在,遮防费力无用。
应虞已死的蛇,折尾时实在笨拙。
听说孟光贤,未曾学会处仲忍。
开阁让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对我不敏。
此生如梦,戏语君勿生气。
应同亡者公,听我一对子虚的言语。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富于感情,题材广泛,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早期以豪放著称,后期则更趋于细腻。
此诗创作于苏轼流亡生涯的一段时间,表达了他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高邮是他旅途中的一个重要地点,诗中描绘了与友人赏花的场景,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赏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丰富情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以“汝阳真天人”引入,描写了友人的出众,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反复提到的“花”,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友谊美好时光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逐渐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全诗层层递进,情感由欣喜转为感伤,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在“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的句子中,诗人自嘲年老心灰,寄托着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谊与美好时光的珍视,也展现了他面对人生苦短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借助自然景色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此诗中提到的“真天人”是指谁?
“我老心已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缠头三百万”是夸张哪种情感?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描绘,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情怀。两位诗人的风格各有千秋,代表了不同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