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30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我曾经游览太室山,卢岩在东山脚下。
我直登封坛,一夜之间,双足竟生茧。
我径直返回,不再前往,山峦与溪谷仍在眼前。
怎么知道有十种志向,展开与收起都不满车辐。
在一个地方,一位卢生在树荫下闲适。
他本是世外之人,何必在乎生活的记载?
百年积蓄如同箧笥,犬马同样被束缚。
唉,我被世俗所累,归去却没有茅屋可住。
江边有百亩田,清泉倒映着修竹。
我还想逃避世俗名声,何必在画卷上寻找?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清婉,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内心渴望归隐于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卢鸿一《学士堂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诗中前半部分描写了太室山的游历,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外桃源的憧憬。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描绘山水,更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超然。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深入,诗人通过“犬马同一束”的比喻,强调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相似,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思。最后,诗中提到的“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既有自然的恬淡,又有精神的自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学士堂图》中提到的卢鸿一是指什么?
A. 画家
B. 诗人
C. 政治家
D. 音乐家
诗中提到的“犬马同一束”意指:
A. 人和动物的命运相同
B. 动物的生活
C. 诗人的宠物
D. 对比生活的艰辛
诗人期望逃避:
A. 自然
B. 职业
C. 世俗名声
D. 家庭责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苏轼的这首诗在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上更为深刻,陶渊明更多的是描绘田园的宁静,而苏轼则是对世俗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二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