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18:28
万菊轩
苏轼
一轩高为黄花设,
富拟人间万石君。
佳本尽从方外得,
异香多在月中闻。
引泉北涧分清露,
开迳南山破白云。
此意欲为知者道,
陶翁犹自未离群。
这间轩阁专为黄花而设,
仿佛是人间的万石君(指陶渊明)。
佳作都来自于远方,
奇异的香气多在月夜中飘散。
引泉北涧,清露分外明亮,
开辟的小路通向南山,打破了白云的寂静。
我想将这些意境告诉懂得的人,
可惜陶翁仍未离开他的人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陶翁”即陶渊明,代表了隐士的理想生活。陶渊明的诗歌常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作品。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曾经担任过多个官职,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万菊轩》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助菊花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万菊轩》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与芬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轩”引入,展示出一种高雅的氛围。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高和坚韧,正如陶渊明所追求的那种恬淡的生活。诗中提到的“异香多在月中闻”,不仅描绘了菊花在月夜中的幽香,也隐喻着一种诗意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引泉北涧”和“开迳南山”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苏轼的用词细腻,景色的描绘令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将这些美好意境传达给懂得的人,然而“陶翁犹自未离群”,则显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对世俗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苏轼在纷扰的政治生活中对理想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羁绊的无奈,展现了他深邃的哲思和敏感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万菊轩》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陶翁”是指谁?
A) 陶渊明
B) 陶宗仪
C) 陶冶
D) 陶工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骄傲
B) 追求理想生活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