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时间: 2025-04-23 21:25:15

诗句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25:15

诗词名称: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白话文翻译:

谁说阴山的路难走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却欢声笑语。松树的枝头上,露珠淋湿了鹰的绳索;河边的芦苇叶子深深淹没了马鞍。靠在树下休息,映着林子观景。黄羊的盛宴上,金盘成群聚集。萧瑟的夜晚,霜风凛冽,却只能裹着貂裘,怨叹这个早寒的季节。

注释:

  • 阴山: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脉,传说为艰险之地。
  • 风毛雨血:形容天气恶劣,暗示战斗与流血。
  • 鹰绁:鹰的绳索,用于狩猎时束缚鹰。
  • 马鞍:骑马的工具,这里暗指旅途的艰辛。
  • 黄羊:指一种动物,象征富饶与享乐。
  • 貂裘:貂皮衣,象征奢华,裹着它却感到寒冷,表现出内心的不满。

典故解析:

“阴山行路难”常用来形容艰难的旅程,而诗中却以欢庆的场景反转了这一常识,表现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诗中提到的“黄羊高宴”反映了豪饮与欢庆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2),字容若,满洲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大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兼具豪放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阴山的艰难与欢庆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是一首通过对比展现人生态度的诗作。诗开篇便提出“谁道阴山行路难”,挑战了传统上对阴山艰难险阻的看法,接着以“风毛雨血万人欢”描绘出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人们仍能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场景。这种乐观的心态在诗中贯穿始终,展示了人类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的描写中,松树、露珠和马鞍等意象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松梢的露点沾湿了鹰绳,暗示着勇敢与自由,而沉没在芦叶间的马鞍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最后,诗的尾声“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突显了诗人在享乐与寒冷之间的微妙矛盾。尽管外在环境恶劣,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却依然存在。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道阴山行路难:质疑阴山的艰难,开篇设问引人思考。
    • 风毛雨血万人欢:在恶劣天气中,反映出人们的欢愉,形成强烈对比。
    • 松梢露点沾鹰绁:自然细节描写,暗示与自由的联系。
    • 芦叶溪深没马鞍:旅途艰难的隐喻,显示出生活的挑战。
    • 依树歇,映林看:休息时的宁静,增添了诗的静谧之美。
    • 黄羊高宴簇金盘:象征富饶与欢乐,营造出盛宴的气氛。
    • 萧萧一夕霜风紧:引入寒冷的环境,感受到季节变化的无情。
    • 却拥貂裘怨早寒: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阴山的艰难与欢庆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乐观的主题。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用“马鞍”与“黄羊”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欢愉。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乐观与勇敢,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但人们依然可以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它强调了人类的韧性与生命的热情。

意象分析:

  • 阴山:象征艰难与挑战。
  • 松树、露珠:自然的美好与自由的象征。
  • 黄羊:富饶、欢乐的象征。
  • 貂裘:奢华与内心寒冷的对比,表现生活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艰难 C. 自由

  2. “风毛雨血万人欢”中“万人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愉 C. 忧愁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好 C. 战争的惨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白的作品对比:
    • 纳兰性德的诗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豪放与壮阔。两者在表达情感时,纳兰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分析清代诗人的风格与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宿 次蒋颖叔韵 潭岚院 巡边 其六 巡边 其五 巡边 其四 巡边 其三 巡边 其二 巡边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鸿爪春泥 亠字旁的字 鼠屎 剥床以肤 旡字旁的字 搜开头的成语 割线 至字旁的字 强枝弱本 济世之才 谩辞哗说 依头缕当 隹字旁的字 何限 闺女 包含骂的词语有哪些 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