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25:15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谁说阴山的路难走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却欢声笑语。松树的枝头上,露珠淋湿了鹰的绳索;河边的芦苇叶子深深淹没了马鞍。靠在树下休息,映着林子观景。黄羊的盛宴上,金盘成群聚集。萧瑟的夜晚,霜风凛冽,却只能裹着貂裘,怨叹这个早寒的季节。
“阴山行路难”常用来形容艰难的旅程,而诗中却以欢庆的场景反转了这一常识,表现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诗中提到的“黄羊高宴”反映了豪饮与欢庆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态度。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2),字容若,满洲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大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兼具豪放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阴山的艰难与欢庆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是一首通过对比展现人生态度的诗作。诗开篇便提出“谁道阴山行路难”,挑战了传统上对阴山艰难险阻的看法,接着以“风毛雨血万人欢”描绘出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人们仍能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场景。这种乐观的心态在诗中贯穿始终,展示了人类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的描写中,松树、露珠和马鞍等意象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松梢的露点沾湿了鹰绳,暗示着勇敢与自由,而沉没在芦叶间的马鞍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最后,诗的尾声“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突显了诗人在享乐与寒冷之间的微妙矛盾。尽管外在环境恶劣,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却依然存在。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乐观与勇敢,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但人们依然可以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它强调了人类的韧性与生命的热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艰难 C. 自由
“风毛雨血万人欢”中“万人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愉 C. 忧愁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好 C. 战争的惨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