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6:45
修罗身量等须弥,
入藕丝孔逃追北。
补陀岩下不战人,
八万魔军皆解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罗的身形如须弥山般巨大,进入藕丝的孔洞中逃避追击。补陀岩下没有人愿意战斗,八万魔军也纷纷解甲而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魁,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诗风清新俊逸,善于用典,常以山水、佛教及人生态度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研究和个人心灵的反思阶段。通过诗歌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补陀岩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将修罗的巨大身形与须弥山相提并论,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冲突。修罗的形象不仅仅是古代神话的再现,更是对人性中贪婪、争斗的隐喻。通过“入藕丝孔逃追北”,黄庭坚描绘了一个逃避现实、寻求安宁的愿望,藕丝孔象征着隐秘和非凡的生存智慧。
“补陀岩下不战人”则表明,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是无意义的。这里的补陀岩不仅是地理的名词,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诗中提到的“八万魔军皆解甲”,更是对纷争的彻底否定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冲突与宁静的对立,表达了对人性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内心的斗争与对平静的向往,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追求,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对解脱的渴望和对人性深处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修罗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和平
B. 争斗
C. 安宁
D. 智慧
补陀岩下的状态是什么?
A. 战斗
B. 宁静
C. 混乱
D. 逃避
“八万魔军皆解甲”意指什么?
A. 继续战斗
B. 选择和平
C. 逃避现实
D. 战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