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三 元夕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三 元夕》

时间: 2025-04-26 22:56:56

诗句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

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

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

双条烛,烧将短。

香一缕,行消篆。

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

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

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6:56

原文展示: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三 元夕
作者:董以宁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
双条烛,烧将短。香一缕,行消篆。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
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

白话文翻译:

今晚是元宵节,月亮正圆,却不知今晚的月亮已是半圆。到处都是笙歌和灯火,仿佛经历着六鳌的争战。
我煮了黄齑,呼唤弟弟一起吃,为了表达我的母亲在世时的牵挂。想念她生前从未出过中门,何曾见过外面的世界。
双条蜡烛快要烧短了,香烟袅袅而散。要是慈母还在,想必此时一定是疲倦的模样。
妻子和我对望,还有日子可过,而我独自思念着儿子。希望能早些回到穗帷下安眠,又何必多加劝说呢?

注释:

  • 黄齑:即用米或面粉制成的干菜,古时常用来招待客人。
  • 六鳌争战:六鳌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物,指的是激烈的争斗场面。
  • 中门:指家中的主要出入口,这里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双条烛:两支蜡烛,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
  • 穗帷:指的是用稻草编织的床帷,象征着安宁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感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节,正值亲情与团圆的时刻,诗人因失去母亲而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无尽怀念。

诗歌鉴赏: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三 元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哀悼诗。在元宵节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诗人却感受到强烈的孤独,由于失去亲人,他对母亲的思念愈发加强。首句提到“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对比出节日的欢庆与个人的悲伤,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双条烛,烧将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烛光的微弱和短暂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的描写中,诗人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点滴,感慨未曾带她走出家门,未曾让她看到外面的世界,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反映了对亲情的珍视和生死离别的无奈,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诗人在孤独中渴望重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月亮是圆的,象征团圆,但诗人却感到月亮是半圆,暗示了失去的完整与团圆的缺失。
    2. 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描绘节日的热闹氛围,笙歌和灯火交相辉映,却又引入“六鳌争战”,暗示心中隐隐的痛苦。
    3. 聊煮黄齑呼弟吃:黄齑作为简单的食物,体现了质朴的生活和对亲情的渴望。
    4. 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反映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5. 双条烛,烧将短: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6. 香一缕,行消篆:香火的袅袅,暗示着对逝去亲人的追思。
    7. 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想到母亲若在,想必会感到疲倦,体现出对母亲的关心与思念。
    8. 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妻子的陪伴仍然存在,但对儿子的思念却是孤独的。
    9. 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希望能与亲人早早团聚安眠,表现出对团圆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月在团圆”与“今宵月半”的对比,表现出节日的欢庆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象征:月亮、蜡烛、香烟等意象作为象征,传达了生死、时间与思念的主题。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在团圆的节日中失去亲人所带来的孤独与悲伤,强调了对亲情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反映了节日的主题。
  • 蜡烛: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香烟:象征对已逝亲人的追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齑”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美食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月半”象征什么?

    • A. 团圆
    • B. 孤独
    • C. 快乐
    • D. 旅行
  3. 诗人对母亲的思念通过什么意象表现?

    • A. 月亮
    • B. 烛光
    • C. 香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也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细腻的情感与思绪。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描写相思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战乱带来的离散与痛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使者 相和歌辞。江南曲 寄郑补阙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病骢马 期徐道者不至 秋日怀孟夷庚 寄制诰李舍人 秋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荆榛满目 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身裸体 术籍 层峦 攘臂而起 綦毋 灰心丧意 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小殿直 鱼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周邻 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初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