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9:12
送宣上人游方
李之仪
七轴莲经诵已通,
定将何事作家风。
当知法界重重意,
尽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见时犹是妄,
玉毫光处未为功。
路头全记文殊指,
须着工夫子细穷。
这首诗表达了对宣上人游方的祝福和期望。诗中提到他已经诵读了七轴莲经,但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法界的深奥含义在于,每一步的云游都是在探索和领悟。诗人指出,看到金臂(象征外在的虚妄)并不足以算真正的成就,而只有在玉毫光耀(象征内心的智慧)之处,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功德。最后,提醒他要牢记文殊菩萨的指引,努力精进,深入探索。
李之仪,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著有多首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是李之仪在送别宣上人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游方的祝福以及对修行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和修行的重视。
李之仪的《送宣上人游方》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透过诗人对佛教经典的领悟,表达出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七轴莲经”引入,说明宣上人已在修行的路上走得很远,诵读经典已成为他的习惯。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探讨“法界重重意”,从而引导宣上人理解到,修行之路并非单一,而是层层递进的智慧探索。
在诗的中间部分,李之仪以“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来对比外在的虚妄与内在的真实,提倡内心的修行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最后,他提到文殊菩萨的指引,告诫宣上人要在行走中不断精进,深入思考。整首诗用词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哲理的思考。
本诗的主题在于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和内心的智慧,鼓励人们在外在的修行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对内心真实的追求。
李之仪的《送宣上人游方》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外在的成功
B. 内心的修行
C. 家庭责任
D. 社会地位
在诗中,“金臂”与“玉毫光”象征什么?
A. 物质与精神
B. 名声与财富
C. 外表与内心
D. 成就与失败
文殊菩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学识与智慧
B. 权力与地位
C. 财富与荣华
D. 战斗与胜利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壮阔与人心的渺小;而李之仪的《送宣上人游方》则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深邃的佛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