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7:04
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展画里仙关云磬。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铭鹤罢,倚松暝。洞庭叶下灵均醒。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溯明月中秋人定。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常娥老,维摩病。
我在这绝妙的唱声中回应希听的期盼。我既不是鱼子,亦不是我,谁能够真正理解我?如果天真的有情,那它也会变老,目光转瞬即逝,繁华难以辨认。画中展现了仙境的云和磬声,仿佛在诉说挂冠的神武早已不在,如何能在空中自由翱翔而常得清净呢?铭刻的鹤已罢休,依靠松树在暮色中沉思。洞庭湖的叶下,灵均从睡梦中醒来。回首龙门,伤心的脚步微小,杨侯的波涛激荡。亲友们团聚的沙滩,始终不会散去,陶渊明的三条小径也荒废了。追溯明月,正值中秋,人们都安定下来。玉宇琼楼的影子在三世之间,呼唤湘灵,鼓瑟的苍龙应声而来。常娥已老,维摩也病重。
作者介绍:沈曾植,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作品常涉及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主题,风格典雅,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沈曾植游历藏山时,受到山水画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内心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沈曾植的《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是一首兼具风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的词作。全词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开头以“绝唱酬希听”引出,抒发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以“我非鱼子犹非我”表达了自我认同的迷茫。这里的“鱼子”象征着那些微小而珍贵的东西,诗人似乎在自问,真正的自我究竟何在?
接下来,诗人借“天若有情天亦老”探讨自然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画中描绘的“仙关云磬”则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现实中的“滞翱翔”却让人感到无奈与困惑。诗中提到的“铭鹤罢,倚松暝”,更是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与孤独贯穿,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个诗作在情感上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最后几句对常娥与维摩的提及,既是历史典故的引入,也暗示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的珍视。
诗词测试:
“我非鱼子犹非我”中“鱼子”象征的是什么?
A. 自我认同
B. 珍贵的事物
C. 自然的美
诗中提到的“龙门”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理想与目标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曾植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沈曾植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