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2:10
我已飘零后。向天涯何堪重忆,凤城尊酒。不分推排成老辈,恁许莺花依旧。休采撷江南红豆。谁说芭蕉坚固树,只生生,种得相思够。诗句枉,故人口。君知作达观空否。问往日云愁海思,先生乌有。一剑年年磨不厌,潦倒健儿身手。空赢得花前敛袖。书札长安都冷落,怕西山,也似人消瘦。堆案是楞伽咒。
我已在风雨飘零的日子里,向天涯何以堪再回忆那时的欢聚,凤城的酒又何能再饮。不分彼此的亲朋好友,何以在这里依旧如昔,莺歌花舞。不要再去采摘江南的红豆,谁说芭蕉和坚固的树木,只会生长出相思的苦。诗句终究是徒劳,别人也会如此。你知道作达观是否空洞吗?问往日的忧愁与思念,老师已如无物。一把剑年年磨砺,从不厌倦,潦倒的年轻人仍旧有一身本领。只赢得花前收敛衣袖。长安的书信都被冷落,怕西山的景色,也像人一样消瘦。桌子上堆满了楞伽的咒语。
谭献,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中常表现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典雅,情感真挚。
《金缕曲》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尤其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金缕曲》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往日美好回忆的追寻。开篇以“我已飘零后”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凤城的酒,象征着昔日的欢聚,已成往事,诗人对往昔的依恋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恁许莺花依旧”,这句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依恋,莺花依旧,然而人事已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接下来的“休采撷江南红豆”,则是对“相思”的一种反思与否定,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再纠结于往昔的情感。
在“问往日云愁海思”中,诗人向往昔的忧愁和思念发问,体现出一种对人生困惑的思考。接着“一剑年年磨不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持与努力,尽管生活潦倒,他依然保持着磨炼自己的决心。
全诗情感层层递进,从对往事的怀念到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回归到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交相辉映,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中“凤城尊酒”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A
“休采撷江南红豆”反映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态度?
A. 向往
B. 否定
C. 追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楞伽咒”象征着什么?
A. 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期待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A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而谭献则更为关注人生的无常与哲理。